煤炭运输“第四通道”

2011-11-6 0:1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张娜
    一条输煤管道的设计完成,引发了第四种运输方式的大讨论。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的中国能否将这种方式商业化推广?
    管道运输的经济性非常好,只是公路运输的1/4至1/5,铁路运输的一半;且环保,不会造成沿途的污染,不受天气的影响……但是,为何这种听起来让人向往的运输方式一直没能大规模推广?
    美国输煤管道没有继续发展,不是由于技术问题,而是由于政治问题,即铁路财团的反对,虽经国会通过法案,仍未能得到过路权而停滞不前。
    这一次,陕煤化集团的异军突起将会填补国内的空白。但是,输煤管道能否商业化运行,能否真正成为第四种运输煤炭方式?
管道输煤初露端倪
    三年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陕煤化集团”)提出计划斥资67.8亿元,建设国内首条输煤管道。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即在业内引起很大震动。因为这种管道输煤一旦成功,将成为继铁路、公路、海运后的第四种煤炭运输方式。“陕煤化集团输煤管道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处于审核阶段。一旦建成,将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输煤管道。”作为设计方,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院管道输煤所所长刘建平一直在强调相关细节不能公布,因为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资料显示,陕煤化集团是煤炭和煤化工双重发展模式,规划了渭化、陕化、蒲城、彬长、神木等数个煤化工园区。输煤管道项目从榆林市神木县延伸到渭南,年输煤浆1000万吨。
    但距陕煤化集团规划的渭化、陕化、蒲城3个煤化工园区远隔700余千米,交通运输十分不便。
    据悉,陕煤化集团也曾设想把企业建到陕北地区,实施煤炭的就近转化。但陕北地区处于沙漠地带,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承载耗水量巨大的煤化工项目。如果借公路运输解决渭南三大煤化工园区的原料煤供应问题,又面临运输费用高、运距远、路况差、没有安全保证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斥资修建一条专用的输煤管道,以解企业所面临的煤炭运输难题显得顺理成章。
    与修建同等运力的铁路、公路相比,管道输煤工程的综合投资少,几乎不占用土地,且不会因运输过程的装卸、抛洒造成煤炭损失和环境污染。与目前的铁路、公路运费相比,管道输煤的费用每千米每吨不足0.1元,仅相当于铁路运费的1/2和公路运费的1/5。
    那么,被陕煤化如此看重的管道输煤是如何运行的?据介绍,管道输煤系统,是由制浆厂、管道与泵站、终端脱水厂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同时还包括供水、供电、通信和自动控制等相关配套设施。具体步骤是:在原煤厂内,初步分选、破碎矿石,并在泵驳机中加工成粒度、浓度符合管道输送要求的煤水混合浆体(煤水比例各占50%左右),然后采用多级泵站,把煤浆压入管道,并选择一定的流速,以稳流输送方式输送煤浆,最后利用专门的脱水设备,把煤浆制成含15%左右的粉煤供电厂使用。
三十年来不断流产
    国内对输煤管道的第一次尝试,应该追溯到1981年。当时的煤炭部提出了建设长城管道的构想:从准格尔到秦皇岛,设计长度800公里,年运煤量3000万吨。不幸的是,这次设计在一片争议声中戛然而止。
    1986年,孙越崎和吴京两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曾经让一代人为之兴奋:输煤管道埋在1米深的地下,除约100公里设一个泵站用地外,此外只付点青苗费就行。用挖土机挖沟,建设比铁路快,占地比铁路少,投资省,产出快,管道敷设可取捷径,下坡可用自然高差,节省输送电耗,运输途中无损耗,无污染,气候影响小,运营人员少,运输成本低,是多快好省、有竞争能力的一个运煤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三十年间一直在研究探索。其间,购买美国管道的全部技术资料,请来海外技术专家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做顾问,并斥资数亿元,建全球功能最完善的管道运煤模拟实验室,储备相关技术,自行设计在线监测系统,可以为现实中的管道提供监测服务,随时预警并解决问题。
    三十年间,国家也多次掀起讨论和设计的高潮,并规划了几条输送通道,最终均不了了之。1996年,管道输煤项目就开始运作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工作,但一波三折。
    2001年8月,原国家计委组织了有关方面约60位专家进行了评议,认为建设条件已经成熟。就在这个时候,不幸还是发生了,项目的外方美国安然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审批工作暂时停了下来。2002年,开发商中煤集团积极寻求新的国外合作伙伴,选定了美国优傲龙集团。但是,接踵而来的伊拉克战争和非典,使美国优傲龙集团推迟了考察项目的中国之行。第二年,该项目请求国家批准建设的有关公文再次上报国家发改委。同时,山东潍坊电厂、青岛黄岛电厂的改扩建工程立项申请已经通过了评估,承建方也与这两个电厂及山西煤炭运销总公司阳泉分公司分别签订了煤炭供销合同,这意味着供求市场已经形成。并且,项目所需的外资也已解决。
    当时的媒体几乎同时雀跃,有媒体报道称:“可以想像,管道输煤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输出数量占全国运输总量75%的山西煤炭来说,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国家能源局的准生证却迟迟没有批复。当时正值各机构改革和企业改制时期,在众多大事面前,这条输煤管道似乎被遗忘了。慢慢地,那些参与论证的专家们也都纷纷退休,张罗此事的声音越来越弱。
    而且,不仅仅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经有一条运煤管道,长450公里,每年运煤500万吨,2005年停运。前苏联也曾建过一条,但在试运行阶段就发生煤浆堵塞,中途夭折。此后,全球再没有新的运煤管道出现。
无法商业化的症结
    一次次的不了了之,始终无法成型,更不用说商业化大规模开发了。究竟是何缘由?
    首先,是技术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与意大利合作,建设了一条由新西伯利亚库尔巴斯煤矿到别德沃电厂的输煤管道。该管道全长260公里,设计输送的煤浆浓度为65%。但由于煤浆浓度过高,流变性不好,流速只有0.7米/秒,几乎是在管道内蠕动。加之煤浆稳定性较差,因此,在项目建成后试运行期间,就因煤粒大量沉淀堵塞了管道,最终使整个工程报废。
    其次是经济性。虽然设计方和开发方一直在力挺输煤管道极佳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还是有人提出了质疑,因为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运输条件下,其经济效益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管道输煤在适宜的条件下比铁路更经济,据统计,管道的基建投资比新建铁路约低30%~60%。但是,管道输煤的经济性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比铁路更合算,它也有一些制约因素。美国输煤管道专家瓦斯普就认为,在美国运距小于400千米,运量小于300万吨的情况下,管道就失去了竞争能力。
    此外,也有人认为一直无法商业化运行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把发电厂都改用水煤浆的话,发电厂的锅炉都要进行改造,比如原先是煤粉炉,现在是水煤浆就要改用重油的炉子,就是喷重油,而不是喷煤粉的了,首先就是费用的问题,电厂不愿意出巨资进行改造”。
    另外,一旦电厂改造成适应水煤浆的锅炉,那么电厂相对的原料来源就非常固定了。以前用煤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买大同的、神华的,也可以买伊泰的,而改用水煤浆后只有通过这条通道,那就只能用一家的,议价上没有保障。
    或许,陕煤化只是个案,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合推行管道运输,而这种管道运输也确实是第四条重要通道,有望缓解运输瓶颈。但前提是必须大范围推广,一条线路年运输量1000万吨在我国每年几十亿吨的煤炭消耗总量中只是九牛一毛,能否商业化、何时商业化还不得而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