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技术驱动物流创新

2011-11-27 19:00:00 来源:现在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张艳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事物流自古就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支持物流运行的手段,仿真技术的诞生也与军事密不可分——从二战期间被首次运用,到后来逐渐演化成为商业软件,仿真技术在各行业都被广泛应用。但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仿真模拟仍然是一项新技术,尤其是物流企业,对仿真技术及其应用范围知之甚少,更不知如何选择适合的软件工具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日前,就仿真技术对于物流业发展的作用,记者采访了在该领域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德国SimPlan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及物流仿真的咨询及规划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德国黑森州的Main-tal(法兰克福)。2010年6月,SimPlan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独资子公司星模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模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及亚洲市场。
    优化物流系统
    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带动了物流需求的急速攀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星模公司董事总经理迪克·沃特曼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崛起,要求交付时间越来越短,这些都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现代物流过程呈现出高度动态和复杂的特性。这就要求企业在物流系统建设时,从早期的可行性研究,到对粗略和精细规划的支持,直到物流系统的最后实施以及运行阶段,每个步骤都要科学精准。
    迪克·沃特曼介绍说,通过运用仿真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省时省力,并极具参考价值的方式。换句话说,仿真技术可以对物流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
    他告诉记者,对于新建系统,在规划阶段引入仿真技术,可以提高物流项目的保险系数,并节省试运行时间,因为其所有重要的流程以及交互作用在项目初期就进行过评估,并且有可能已经进行了优化。例如通过预先创建的系统模型,可以模拟考察各种假设的场景,对采用各种不同运输或传送方式的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早发现系统不足,从而避免错误或不科学的状况发生。“这样,可以使整个物流系统规划更为可信,还能尽可能地缩短系统建设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投资和浪费。”迪克·沃特曼说,实际上,对物流系统而言,并不是说所有组件加在一起,就能确保其应用能力。因为系统性能会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如产品种类或是资源配置的不同等,而有不同的表现。但通过仿真技术,在物流系统设计前端,就可以把在各种订单条件下的整个物流系统的性能,或者说配送中心的效能模拟出来,提前对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验证。
    此外,仿真技术还可以对已经存在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货时间也越来越短,对产品分拣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甚至超出了一些企业原有规划的能力。而通过仿真软件,不但可以对原有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优化,还可以对将来订单完成能力进行检验;同时,还不会对实际系统运行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改造的成本与风险。“可以做些假设性的检验,或者是在实际状况下不能做的、极端条件下发生的,或者是预期内的——比如两年后发生的,当订单量快速增长时,系统会怎样反应等,可以设定这些类似的预设条件,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提前验证。”迪克·沃特曼举例说。
    积极培育市场“总之,通过仿真技术可以评估不同的输送系统,比较不同的储存策略,研究故障所产生的情况,缩短整个物流周期,对规划进行保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迪克·沃特曼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如今在物流系统项目的各个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仿真技术应用,特别是在欧洲,其应用已经非常普及。
    拿SimPlan公司来说,成立至今,已经为不同国家的行业用户完成了数千个项目,包括奥迪、宝马、奔驰等众多知名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SimPlan就实现了销售额增长3倍的业绩,不但与已有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发展了一些新客户。据星模公司总经理陈勇透露,该公司近期就成功签约了浦东国际机场货运中心的货运优化项目。
    其实早在几年前,Sim-Plan就准备进军中国市场,且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入的研究。迪克·沃特曼认为,中国市场与欧洲有相似之处,客户群也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因为汽车行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数量和种类多,对整个流程有很多改变的需求,随时需要用仿真技术对系统进行检验。其次是物流供应商,他们的特点:是业务流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会随着用户的需求而发生改变,比如在仓储行业,专门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和传统的配送中心的业务流程就不一样——有的产品种类很多,有的是最终用户需求主要以小件的形式,必须拆零给客户配送。因为对应的物流业务流程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往往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流程,对物流仿真软件都有强烈的需求。
    中国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也让许多善于捕捉市场先机的企业看到了商机,纷纷通过代理的方式,将国外仿真软件陆续带入中国市场。但对此,迪克·沃特曼认为,目前虽然有很多中国企业想要逐步采用仿真技术,但大多数企业对仿真技术并不真正了解,不知道这个技术究竟能用在哪些方面,带来什么效益,如何选择等。“市场仍需要进一步培育,这也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迪克·沃特曼表示,“SimPlan将通过更多的市场活动,与合作伙伴一起,将仿真技术的概念推广出去,同时让更多客户认识我们。”
    SimPlan也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还针对中国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特别开发了不同的服务项目,可以为用户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容易地选择适合的软件,获取项目知识和支持。
    提供最佳服务
    虽然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仿真软件,但在迪克·沃特曼看来,他们往往只是代理一两种仿真软件,而且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这些软件的专业评估和分析能力不足,与SimPlan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有多年的行业经验,知道哪个软件在哪些行业或应用领域是最适合的。而且项目经验足够丰富,几乎可以帮助客户解决所有围绕仿真的问题,并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迪克·沃特曼说,“另外,我们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前期的咨询、培训,中期的实施,到后期的项目支持等。而这些内容,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做到。”
    作为一家独立服务商,SimPlan非常注重服务。值得一提的是,SimPlan围绕着仿真技术的咨询服务是跨行业的。也就是说,SimPlan的客户群不受行业和企业规模的限制,不仅有最终用户,还包括物流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据了解,在德国,SimPlan的客户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的大中型企业。例如在汽车行业,SimPlan的服务几乎涵盖了汽车生产、物流的全流程。
    另外,还特别定制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案。“小企业可以不用直接购买软件,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成本降到最低。”陈勇介绍说,“对一个小型企业或者小型项目来说,应用服务比购买软件更经济,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我们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不用直接购买软件,不需要培养人员,也不需要承担这些费用,从成本方面来说更经济。”
    此外,SimPlan还是多种仿真软件的指定销售商。因此,不仅能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还能够提供完善的培训,以及在试运行阶段对客户进行现场协助,还包括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售后支持。
    为了迅速拓展中国市场,SimPlan采取组合式的营销模式,但服务坚持由星模公司自己承担,这也是为了充分确保服务质量。而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根据不断增加的业务需求,2010年底,SimPlan扩大了在上海的服务团队。
    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迪克·沃特曼表示,目前SimPlan在德国有很多重要客户,他也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市场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在德国的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