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组合拳” 拳拳出成效

2011-11-24 14: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推广山西治超工作经验。交通运输、公安、工信、工商、质检、安监等6部门联合召开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新形势下的全国治超工作。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牛仁亮在会上介绍了山西省治超方面的经验,本期刊出山西治超的经验介绍,希望其中的成就和做法能给各地治超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焦生产和运输大省,年经由公路运输的货物总量达8亿吨,因而也曾经是全国非法治超限超载运输最为严重的地区。山西省从2000年开始多次部署安排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彻底根治。2007年8月24日,交通部在山西省召开了“深入开展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华北片区汇报会”。会上,李盛霖部长提议:由山西牵头,在华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开展治理非法超载超限车辆工作,禁止55吨以上货运车辆上路过桥行驶。 
  在全国治超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山西从2007年12月19日起,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交通关于治理超载等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综治、保通畅、保安全、为人民”的预定目标。 
  一网拉出“八大成效” 
  一是超限超载率大幅度下降。超限超载率由治超前的13%下降到0.2%以下。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与2005年至2007年相比,2008年至2010年,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4590起,死亡人数减少1240人。 
  三是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三年来,全省没有因超限超载新增一座危桥,全省危桥数量由827座减少到73座。因超载形成的公路的坏损基本绝迹,因而累计减少公路经济损失119亿元。 
  四是道路运输效率大幅提高。治超前,因超限超载造成的长时间、大面积堵车现象经常发生,高速公路货运车辆平均行驶速度30公里/小时;治超后,高速公路平均行车速度提高到60公里/小时以上;客车正点率从此前的40%上升到90%以上。 
  五是货物运输价格合理回归。煤炭等9类货物平均运输价格由2007年的0.93元提高到现在的1.24元,增长了33%。运输市场秩序根本好转,不超不赚钱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 
  六是就业岗位有所增加。注册货车由2007年的25.5万辆增加到2010年的40.9万辆,直接增加就业30.9万人。 
  七是道路污染明显减少。治超前25万辆货车每年在公路上抛撒扬尘粉煤45万吨,对公路及周边污染严重。治超以来,货运车辆标准装载,货物封闭运输,有效解决了抛洒污染问题,改善了公路周边环境质量。 
  八是公路“三乱”得到有效遏制。治超后,公路“三乱”举报下降了38%,其中涉及治超的举报下降了66%,受到国务院纠风办的肯定。 
  “九大绝招”齐治超 
  总结三年多来的治超工作,山西的主要做法是: 
  来就来真的领导重视,关键在于领导是不是真的重视。山西历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治超工作,态度非常坚决。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到山西不久,就对全省治超工作进行了批示,肯定了治超成绩,提出了明确要求。省长王君非常重视治超工作,每年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治超工作进行安排。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治超工作,明确提出政府主抓、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规定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市长、县长是第一负责人。同时规定,由各级政府分管副职主抓,交通、公安、工商等20个部门组成了治超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各级政府副秘书长任治超办主任,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和“管理无缝隙、责任网格化”的监管模式。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治超领导组以及省治超办大胆工作,广泛开展各种针对性强的调查研究,制定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治超职责,彻底改变了以往个别部门单独治理的被动局面,呈现出多部门治理各司其职,治超工作整体推进、平稳发展的良好格局。 
  念好法治“紧箍咒” 
  以源头治理、路面执法、责任倒查三个方面为重点,制定出台治超的政策法规,形成治超的基础和支撑。一是针对源头治理缺乏依据的问题,2008年省政府就出台了《山西省道路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超限超载暂行办法》的政府令,省人大修订了《山西省道路运输条例》,将源头治超单列一章,更加突出了货运源头治超的重要地位;二是针对执法责任不清、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省治超领导组配套出台了《实施细则》;三是针对不作为、乱作为、问责难的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224号政府令,省监察厅配套出台了《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为依法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治超截拳道 
  山西省把源头监管作为治本之策,关口前移,严把“四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严把车辆准入关。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加强对国家《公告》内车辆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生产一致性检查。质监部门规范车辆生产和改装行为,加强机动车上线检测。公安交管部门严格车辆注册,更正“大吨小标”,严厉打击非标和无牌无证车辆。二是严把进驻、巡查监督货源企业关。运管部门对政府公式的近万个货运源头企业,通过进驻、巡查等方式实施了有效监管。源头企业严格履行治超义务,抓住“进厂、装载、过磅、验票”四个环节,确保出场车辆无超载行为。三是严把承运主体关。各级运管机构把货运司机的超载行为列入监管考评范围,建立了运输企业和货运司机信誉档案,把非法超限超载企业和司机列入“黑名单”。四是把好经营主体资格监管关。工商部门对无营业执照的非法储(售)煤(货)场和非法车辆改装、修理厂坚决取缔,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土地占用的监管,安检部门强化了危险化学品源头管理。这些治本性、源头性防范举措,在极大程度上杜绝了超限超载现象的发生,也大大降低了路面监管的压力。 
  以硬碰硬 
  治理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完成好国家治超领导组对山西提出的要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省治超领导组到一线执法人员坚持严格执法,敢于动真、硬碰,不徇私情、不放私车、不收私钱,真正做到了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官员百姓一视同仁。为此,山西也付出了生命和血的代价。乔建宁,一名年轻的治超员,被疯狂闯卡的超限超载车辆碾轧致高位截肢终身残疾。路政员郝建文、公安交警王中华两位“治超勇士”因公殉职,82名治超人员被打伤打残。正是有无数这样的执法者,不惧威胁、不怕暴力、不怕牺牲,才赢得了今天治超的良好局面。 
  问责有风暴 
  为保证治超工作顺利进行,山西省突出抓了责任倒查,全过程问责,使治超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路面查获的超限超载车辆,通过倒查途径站点、途径路段、货物装载源头以及车辆改装厂,按有关规定追究上述各个环节直接责任人、主管领导和上级分管领导的责任。先后查处了朔州市山阴、大同市南郊、太原市古交等重大典型案件,全省各级行政监察机关直接对450名治超不力的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涉及县处级干部13人,其中一名县长被免职,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有大棒,也有胡萝卜 
  治超既要用重典,更要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每年年初,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治超目标责任书,年底对各市、县治超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排队。对治超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由省政府和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分别给予记功表彰;山西省每年对20个优秀和先进县分别优先安排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用于绕城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奖励总额达到8.4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科技治超。同时,对治超工作出现严重反弹的1个市、3个县,给予交通项目限批一年的处罚。三年来,共处罚违规企业210个,取缔非法车辆改装、修理厂953处,非法储(售)煤场4338个。其中对大同南郊一个国有煤炭企业和太原古交一个民营煤炭企业一次性罚款630万元和626万元。 
  山西十分注重用经济手段调节货主和司机的运输行为,按照“让守法者得实惠,让违法者受损失”的原则,对合法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费在计重收费总额的基础上优惠5%至10%,相当于省里每年拿出3.5亿元进行奖励。对非法超限超载的车辆,给予高速公路通行费基本费率最高20倍的收费。奖惩机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市、县政府抓治超工作的积极性,消减了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经营者的利润空间,促进了治超工作的开展。 
  科技治超一招鲜 一是充分发挥货物源头运输IC卡的作用,改变了以往“人盯、车跑、手工记”的原始监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推广使用了不停车快速检测系统。目前,高速公路入口具备条件的全部安装了不停车检测系统,在运行的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全部实现了不停车检测,既保证了检测效果,又确保了公路畅通。三是研发和推广使用治超信息监控平台,实现对治超站点和重要货运源头企业的全程、实时视频监控和数据传输。今年底全省有望实现货运源头IC卡、不停车检测系统、市县治超监控平台“三个全覆盖”。 
  有财力,更有持久力 
  省政府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把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养路费正常支出范围。从2009年开始,山西治超经费基本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省级专项治超补助年均到位1.4亿元,市、县两级每年到位1.7亿元,基本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省为各市、县治超办和运管、工商部门配发了531辆稽查专用车,为质检部门配发了12辆功能齐备的专用检衡车。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的治超经费达4亿多元。各级政府把治超机构建设作为长效机制建设来抓,目前全省119个县(市、区)中的102个成立了治超常设机构,占86%。 
  有士气,更有气势 
  山西省把抓好宣传工作作为进一步推动治超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举措,通过新闻发布会、领导访谈、专栏、热线、专题报道、“三晋治超行”活动和重要政务信息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对全省治超工作的开展情况、典型经验、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了高规格、全景式的宣传报道和通报。2009年、2010年,央视《新闻联播》及《焦点访谈》分别报道了山西省治超取得的成绩,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三次刊发山西省治超工作情况,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也报道了山西省治超经验。这些报道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2011年8月份,中央电视台开辟“治超进行时”专栏,又对山西的治超经验进行了集中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