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铁:节拍式的供应链

2011-11-19 8: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整体转型升级,大型养路机械设备被列入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项目。

  在产业整体发展的利好形势下,昆明中铁制造总厂副厂长王林虽然没有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寒,却被昆明中铁既有资源和平台支撑脆弱的现状所困顿。一边是订单量的迅猛增长,另一边是无法与产能匹配的管理水平及手段的处处掣肘,令王林的雄心不得充分发力。

  生产物流化

  昆明中铁每年有超过40个项目在同时推动,每个项目下又有近2万个配件的需求,大量基础配件的采购大部分需要进口。由于进口配件的采购常常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延误生产计划,甚至导致停产。

  汇率、合同、海运、税收、海关等诸多条件制约着整个生产节奏。2006年底到2007年初,因为奥地利铁路工程机械制造商普拉赛公司与铁道部商务谈判破裂,普拉塞公司所有的产品都被中国海关禁止入关长达半年之久,致使昆明中铁所有跟进口配件相关的项目全部停产,损失巨大。“订单量大、资金使用成本高,而且铁道部对于交付周期的管理又十分严格。在这样复杂的程度下,既要配套好采购件,又要保证没有大量的库存机,很难控制。”王林坦言。事实上这也是所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共性问题,企业生产对物料配套性要求极高,特别是进入到总装环节后,物料的配套性直接影响生产进度能否按期进行。“在外围生产环境不可控的情况下,内部要有一个有序的环境,使企业有一个屏蔽层,让外部扰动变得可控,才能降低成本,达到均衡。”用友集团制造业咨询顾问刘文达说。

  2009年底,昆明中铁提出“生产物流化”的概念,即在生产制造环节前置一个组织有序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料在被送达至生产线上之前,在配送中心进行一次调配和初级装配,从而解决整体效率问题和调节生产节奏。

  在物流环节,各种物料一旦进入仓库,通过RFID扫描,就能准确知道物料的实际到货情况,进而预计3~4周时间内生产线上订单的完成情况,进口件、自制件以及外购件的所有配送情况,工厂再做相应的生产计划的调整的同时,更有针对性地提前查找缺件、漏件。“ERP和配送系统的集成,打通了昆明中铁物流和生产现场之间的信息链路,将以前的‘排位式’生产转变成‘节拍式’作业,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也让物料追溯、质量状态控制变得更加精准。”王林解释说,以前的“排位式”生产是按照订单来组织生产排产计划,现在的“节拍式”作业则是根据物料到货情况和订单交期来倒推排产计划。

  供应链协同

  昆明中铁产品品类繁多,下游供应商多达上百家,每家供应提供的产品不一样,供应商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很难要求所有的供应商都使用昆明中铁的同一套编码体系,并在同一套IT系统平台中对接、运转。

  过去,昆明中铁的ERP和物流系统没有打通,采购环节中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现场错误率极高,货物的检收效率低下,很难保障现场生产的有序组织和运行,甚至多次现场停工待料。

  随着昆明中铁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物料需求呈现规模式增长,这给物料供应链的管理和协同增加了不少挑战。于是昆明中铁想出一个办法,在不借助IT工具的情况下,借助机制的建立与供应商实现协同。

  昆明中铁在向供应商下订单时,同时将物资订单的一维条形码以纸质单据的方式发给对方。供应商发货回来时,必须带着这个条形码单据。在现场点收物资时,昆明中铁的收货人员持RFID扫描行标信息,订单、装箱单号、海运集装箱号、批次代号等所有的关联信息就都在系统中自动匹配,从而实现了大数据量的准确收货。现场人员拿着打出来的收货订单再去检收,完成数量和质量的确认。“在现场点收中引入一维条形码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车间生产作业数据的采集效率,也优化了车间作业及物料流转信息流,既准确又高效。”昆明中铁采购部部长施展说。

  在引入协同机制后,昆明中铁还在考虑借助用友全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上电子采购平台发布招投标信息,有准入条件的供应商可以进入应标、报价。中标企业的IT系统和昆明中铁的物流配送系统会自动进行对接,双方的送货、入库、开票、执行进度等所有的信息都会在系统中全透明化地展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