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家电卖场背后的力量

2011-11-16 8: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买电器到苏宁”,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让很多人把苏宁简单地理解为卖电器的场所。事实上,终端店面的电器销售,只是苏宁事业的冰山一角。其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点、庞大的信息化平台、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来自背后的力量是成就苏宁连锁奇迹最为坚实的后盾,是它们联合前台的协同作战,推动着苏宁这艘航母破浪远行。

  信息化:一项构建“天梯”的工程

  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后台是苏宁背后最主要的力量之一,是苏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凭借这个管理后台,苏宁才得以实现全国300多个城市、数千个前后台店面、物流、售后和客服终端的协同运作,十多万人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凭借这个管理后台,苏宁才能够与上游供应商实现对接,通过分工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凭借这个管理后台,苏宁将传统简单、粗放、体力化的商业运作,全面提升转型为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型的商业运作。业界称,苏宁信息化工程堪称是一个构建“天梯”的工程,通过这样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天梯,推送着苏宁不断地达到更高的高度。

  苏宁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历程,其实也是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历程。其对信息化的持续投入,让企业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也让这种提高科技含量的新的发展模式日渐成熟,成为苏宁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就在云技术、数字化信息平台越来越被看重的当下,苏宁正凭借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后台努力打造“智慧的卖场”。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信息化实施原则,苏宁先后建立了门店、物流配送、仓库、售后服务中心等局域网络系统的布局,并将这部分业务纳入到信息系统中来,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销售管理、配送管理、仓库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以提高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采访中,在谈及信息化建设对门店终端带来的影响时,现任北京苏宁梨园店的刘店长表示,“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记得还没有引进电脑开票系统时,销售人员每卖一件产品都需要将顾客的姓名、联系方式、产品型号等信息一个一个地记录在账,这不仅在销售过程中浪费了时间,而且若稍有纰漏,就会导致后期财务结算出现混乱,反过来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产品一一进行核实。尤其是赶上大型节假日,由于销售量大,造成的误差也多,带来了很多麻烦。在电脑零售开票系统开发后,终端销售产品终于告别了‘手写时代’,销售产品时营业人员可以直接将顾客信息、产品信息录入电脑进行存储,并同步传输给售后、财务、结算等各部门,‘电算化’不仅‘解放了双手’,也将各部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协同效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为顾客带来了便捷”。

  北京苏宁总经理侯恩龙表示,“领先一步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了苏宁现代化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了苏宁连锁事业的快速发展,也确保了苏宁在全国性的连锁发展竞争中始终能够先人一步”。

  物流:一张“看不见”的网

  考验家电连锁发展的是门店规模,但支持门店高效运作的则是物流。物流不仅决定了终端的速度效率,同样也是一家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资产。物流基地建设实际上是苏宁连锁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为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物流系统决定了连锁经营的成败,苏宁坚持自有服务后台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止。对苏宁来说,如果称其遍地开花的连锁店面是在描述“看得见的苏宁”,那么其庞大的后台物流基地则是在打造一个“看不见的苏宁”。

  2009年12月,苏宁电器[10.66 -0.37% 股吧 研报]北京物流基地二期建设奠基。按照苏宁的规划,该项目用地达157亩,其中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项目落成后将承担北京及周边地区连锁店约100亿元销售商品的长途调拨、门店配送和零售配送,成为苏宁在北方地区最大的国际一流物流仓储平台。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目前正在如期筹建中,预计未来两年内可投入使用。

  深入了解过苏宁物流后台建设的人都知道,其实北京苏宁物流中心一期、二期项目只是苏宁遍布全国多家现代化物流基地的掠影,在杭州、南京、无锡等地,苏宁已建和在建的物流项目已成为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苏宁物流建设的远景规模与宏伟蓝图也赫然列入其未来十年规划的方案中:到2015年实现全国60个物流基地的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个自动化仓库支撑小件商品的自动化物流,使苏宁的物流仓储能力达到6000万台/套,配送能力达到每天450万台/套。

  除了构建起全国贯通的物流大动脉外,遍布各地的物流基地可以说是一座座集合了大量创新技术的科技中心。北京苏宁物流基地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苏宁投入巨资打造的最新一代物流基地,在苏宁体系内也即是第三代物流基地,使用的多层立体机械货架,在相同仓储面积下,库存数量比传统库存方式提高一倍;采用的自动机械作业,可使装卸货效率提高3倍左右,这样也减少了因为人工装卸造成的货物残损;同时,借助库存管理系统,进货和出货的差错率几乎为零。这样的规模效益和供应链的整合,除了进一步加大终端的价格优势外,还可以完善苏宁配送的准时制服务。“我们做过实验,如果配送车辆GPS定位等各个环节全部跟上,那么承诺给顾客的送货时间可精确到以小时来计算,送货时间误差在半小时之内”,该负责人如此自豪地介绍道。

  人才:一种无形的资产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更是人与人凝聚而成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市场商机、良好的管理、卓越的领导都是促成企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隐藏在背后的决定因素无疑就是人的力量。对于面对亿万消费者、千万供应商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来说,人才显得尤其重要。在苏宁,人才建设被称之为“跨世纪百年苏宁的一项长远工程”。正是因为有企业领导人对人才战略的重视,才保证了苏宁的人才建设走在同行前列,成为国内民营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典范。事实上,对于人力资源的持续投入如同物流、信息化等已经一同成为苏宁独特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苏宁强大后台的重要支撑。

  作为苏宁全国数千名“1200九期”中的一员,1987年出生的赵阳去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到了苏宁大家庭中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经历了南京总部军训、店面实习、空调旺季、夜走三环、“十一”大促销等各类活动。“经历的时候很苦很累,但现在再来回味,真的很感谢,是这些不一样的经历让我真正懂得了责任心、懂得了拼搏、懂得了团结协作,我想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受益匪浅。” “苏宁是全国大型家电连锁零售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需要与多方交涉,并且过招的都是行业内领先企业,当初递上简历的那一刻也是希望能够在一个大公司的平台上一展身手,所以,为了这个理想,定岗前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学习和锻炼。”赵阳介绍。

  在全国,每年和赵阳一样,毕业就投身到苏宁工作的应届毕业生都被纳入1200工程。在苏宁内部,他们的另一个称号是“集团未来接班人”,也正因为苏宁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养,“1200工程”自开展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陆续成为苏宁干部选拔的主要后备力量。记者了解到,就北京而言,现任北京苏宁中层核心管理团队人员85%以上都是由1200员工成长起来的。

  除了在业界已成为人才建设招牌的“1200工程”外,苏宁陆续开展的总经理梯队、采购经理梯队、督导梯队、店长梯队、销售突击队、蓝领工程等在内的10多项人才梯队计划,保障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而在这一系列的人才建设队伍中,店长梯队的美名可谓响当当,其百名店长工程更是有“培育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精英熔炉”的称号。

  谈起北京苏宁的店长,不能不提的是师晓雯。她的雷厉风行、强悍铁腕,带领北京苏宁联想桥店走到了同行前列,为门店赢得了有口皆碑的赞誉;同时,她的热情豪爽、耐心真诚又使门店成为人才成长、输出的摇篮,在她的指导带领下,一批批苏宁店长脱颖而出,肩负起北京苏宁远航的梦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