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宁波海洋经济蓝色引擎 再造“海上宁波”

2011-11-10 11:3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洋风能、海水淡化、海洋腐蚀控制……这些听起来名字挺炫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眼下正离宁波寻常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 
  如今,探寻新蓝海,开发“蓝色国土”已吹响了新号角从明天起,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将在宁波拉开帷幕。这意味着一场投资领域的资本“盛宴”,让人们进一步把目光转向蓝色海洋。 
  进军海洋,再造“海上宁波” 
  放眼全球,世界各地已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海洋。在中国,各沿海城市都在比拼“蓝色经济”。而首届中国海洽会机遇为何垂青宁波? 
  “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又是舟山群岛新区的陆地接点,从区位条件看,正处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的‘T’形交会处,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连结纽带、东北亚的重要国际门户。”宁波市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飞龙认为,“宁波—舟山港口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我国今后开发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提供强劲支撑。”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道破宁波得益于蓝色海洋和大港的实力:“不产一粒铁矿砂的宁波,为中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铁矿原料;不产一滴油的宁波,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不产一块煤的宁波,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确实,宁波正因为坐拥得天独厚的“蓝色”,在描绘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蓝图时,它底气十足,笑傲群雄。 
  据悉,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为“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我国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 
  蓝图轮廓已经勾勒,而对宁波而言,不仅仅局限在9816平方公里的陆域上发展“陆上宁波”经济,更要在9758平方公里海域的广阔空间中发展“海上宁波”经济。 
  “宁波就水、地、矿产资源等方面而言,是资源小市,但把目光投向东海,展现在面前的是一片相当于宁波陆地面积的辽阔海洋。”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勤、研究三处处长农贵新说,“去年宁波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并进入陆海统筹发展,标志着宁波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而打造“海上宁波”的突破口和方向在哪里?阎勤、农贵新等认为,可依托宁波广阔海域的丰富资源,以海域延伸发展为经济腹地,以传统的港口经济为龙头,以新兴的海岛经济、海湾经济、海滩经济、海床经济、海水经济、海空经济为支撑的海洋经济体系,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使宁波海洋经济总量能够与陆域经济相当,即再造一个陆域经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港口宁波”、“海岛宁波”、“海湾宁波”、“海滩宁波”、“海床宁波”、“海水宁波”和“海空宁波”。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开启宁波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一个以“一核两带十区多岛”为愿景的海洋经济空间功能布局跃然纸上。陈飞龙解释,这“一核”指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为核心区,具体包括穿山半岛、梅山保税港区以及中心城区;“两带”即以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主的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门湾及其附近区域为主的南部海洋经济产业带,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十区”指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余姚滨海产业集聚区等;“多岛”指梅山岛、大榭岛、南田岛等重要海岛。 
  集聚产业,建设海洋强市 
  从海洋大市走向海洋强市,蓝图固然美好,但要变成现实,需要产业支撑。宁波把目光投向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发展的“金钥匙”已经开启。 
  沧海变桑田,宁波杭州湾新区曾经是一片芦苇茂密丛生的滩涂,现在却是一片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投资热土,肩负着打造浙江最具特色海洋经济大平台的历史重任。宁波杭州湾新区经济发展局综合科科长虞悦挺说:“新区成立仅仅一年多,就引进了近300个工业项目,聚集了汽车整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无独有偶。三年前,同样也是一片荒草杂生的滩涂和盐田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如今塔吊林立,10万吨级码头翘首可望;一辆辆满载着进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车,等待龙门吊卸货装船,运往世界各地;物流仓储加工区内,工人们为万里之遥的欧美客户生产各类日用消费品……梅山保税港区活力四射,正在探索它的“世界梦”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区。 
  另外,就在上月份,宁波又一个潜力巨大的海洋经济战略大平台慈东滨海区挂牌成立。它规划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力争通过10年乃至更长时间努力,打造成为宁波海洋经济的又一战略大平台。 
  在宁波,一股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正在形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波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1614.4亿元,实现增加值431.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9%。 
  港航物流,撑大宁波“胃口” 
  宁波港作为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去年,宁波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居中国大陆第二位、全球第四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居大陆第三位、全球第六位。 
  而在宁波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的良好形势下,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快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将让宁波港从“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战略性转变,使宁波真正成为“商贾云集地”。这是浙江海洋经济的亮点与特色,也是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提高宁波海洋经济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把货物流真正变成人流、资金流,宁波港开始转型升级。近年来,一个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宁波港迅速形成。在镇海开建多货种、多功能的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目标直指定价权。去年,液体化工等六大生产资料交易额达420亿元。在北仑,矿产品、国际船舶及船用设备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目前,宁波已有14个交易中心组成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去年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液体化工、铁矿石、塑料的交易量居全国第一,贵重金属镍的交易量更是居亚洲第一,在某种程度上已具备价格话语权。 
  海洽会,彰显经济新机遇 
  从明天开始,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在宁波举行,国际资本盛宴到此寻找“中国机遇”。 
  届时,国家海洋局、发改委、交通部、广东、山东省政府及浙江省内11个市将组团参展海洽会。通过展览展示、项目签约、推介恳谈、人才招聘、峰会论坛等活动,集聚海内外海洋经济发展资源,构筑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与投资的综合平台,以推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盛会期间将签约一批总额达3000亿元的海洋经济投资项目。而海水淡化(水电联产)项目,慈溪鹤浦、象山檀头山、高塘和北仑穿山等海洋风能项目,潮汐能项目,海洋旅游、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一批招商项目向世人招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丁德文、闻雪友等海洋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海洽会期间将参加各个高端论坛,并为涉海企业和单位开展技术咨询、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对接。海洽会期间,将举办海洋经济专场人才招聘洽谈会……所有这些,将帮助宁波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极目海天舒。再造“海上宁波”梦想正转变为现实,宁波人激情飞扬,心潮澎湃。(本文来源:宁波晚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