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成亚洲自由贸易区中心枢纽城市

2011-11-10 11: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天,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将在上海召开。这是此会首度在中国举行。 
  一周之后,以世界先进临港自由贸易区为学习目标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将迎来成立两周年。 
  而在今年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也提出预测,上海将成为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枢纽中心城市。 
  两年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突破点,上海综保区贸易功能不断拓展,口岸环境继续优化,从外高桥港区到洋山深水港的100多公里黄金岸线上,新一轮的先行先试改革浪潮正在涌动,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的开拓步伐正在坚实迈进。 
  “三区联动”效果明显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港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浦东机场空港,以及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港三区”联动工作开始启动。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突进,整合后的“三港三区”定位更加明确,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根据规划,洋山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两年来,“三区联动”功能效应迅速凸显。2008年,区域全年进出口总额为626亿美元,今年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截至去年,上海综合保税区注册企业1万多家,实际运作7000多家,还有更多企业和项目表达了入驻的意愿。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上海综保区围绕年初确定的“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突破口”这一目标,全力以赴抓落实,集中力量求突破。今年前三季度,综保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反映支柱产业贸易业荣衰的商品销售额、反映国际贸易功能的进出口总额和反映经济效益的工商税收3项指标增幅均超过25%。同时,经济结构加快升级优化,以贸易、航运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加工制造业,具有总部性质的营运中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46%,加工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值占比提升到64%,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 
  “三港三区”联动,更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临港集团、同盛集团、外高桥集团、浦东现代产业公司、益流能源集团五大公司,近日携手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今后,各保税区在资本、功能、口岸、业务、客户等方面有望实现全方位合作。 
  功能拓展先行先试 
  探索特殊监管区联动发展,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综保区,从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保税物流区,到第一个保税港区,都离不开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的勇气。 
  今年9月2日,洋山保税港区迎来首批10家大宗商品企业。这里的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自去年12月24日试点以来,从第一批期货保税仓单生成、第一笔期货保税到期交割到第一笔期转现交割完成,已经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期货保税交割全流程运作,打通了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通道,真正实现了保税交割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目标。 
  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截至目前,明确表示有意向投资注册洋山保税港区的大宗商品运营企业超过20家,其中已经取得营业执照的有10家,注册资本超过4.6亿元。这些企业涵盖了大宗商品业内生产系、贸易系、银行系、基金系、仓储物流系等领域。 
  “不到一年,洋山保税港区从期货保税交割一个点,撬动了大宗商品产业的一条链,搭起了大宗商品集散的一个台,迈出了从功能创新到产业集聚的第一步。”戴海波说,下一步,上海将探索制定开展保税仓单质押融资、大宗商品企业离岸账户设立等方案。同时,筹建大宗商品保税电子交易平台,打造期货与现货结合的大宗商品集散平台等配套衍生功能。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洋山保税港区将拓展结算、融资功能,形成有影响力的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综合交易中心,成为亚太地区的“价格风向标”,凸显上海的大宗商品定价功能。 
  为提高航运资源配置与高端航运服务能力,上海综保区的融资租赁业务也已扬帆。去年6月,首批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业务在综合保税区启动运作。今年,综保区又着力推动融资租赁单机单船项目公司(SPV)项目的业务范围、业务模式、经营品种等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非银行系融资租赁SPV项目的试点运作。今后,包括代理、融资、保险、报关等在内的各类服务,都将为融资租赁行业提供相关配套,力争将上海综合保税区建成国内最大的租赁产业特别功能区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功能的不断提升,外高桥保税区大力推进跨国公司业务整合,发展以营运中心为载体的实体性总部经济。目前,保税区已认定营运中心154家,虽然数量仅占外高桥企业总数的2.5%,但完成进出口和税收分别占外高桥保税区的34.2%和40%。营运中心,已经成为保税区国际贸易的中坚力量。 
  贸易服务转型发展 
  近日,一家名为“上海盟天”的第三方国际物流公司进驻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随之一起进入的还有跨国巨头索尼和苹果的全球空运配送中心。这些企业的入驻,得益于机场综保区不久前启动的空运货物服务平台。与先前口岸中转运作模式相比,新平台能实现当天航班货物抵达,当天即完成分拨,为企业节省4―5个小时。 
  空运货物服务中心的建立,只是上海综保区转型发展、搭建全球贸易服务平台的先行先试探索之一。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联合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行政职能部门,上海综保区今年出台了 《关于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资源保障、政策扶持、监管服务、金融拓展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洋山保税港区打造大宗商品集散平台。比如,在监管服务环境上,海关、检验检疫提出 “随到随报”的快捷通关方式,工商针对大宗商品企业提供注册绿色通道等。 
  自去年年底以来,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先后引入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事务服务中心、红酒检测中心等多个市级管理机构,使区内企业能更有效、更便捷地办理通关商贸事务。此外,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海关归类分中心、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外高桥保税区分中心也已陆续搬入园区,进一步提高了外高桥保税区的国际贸易专业化程度。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已建成红酒、汽车、钟表、医药分销和机电等十大专业化贸易平台。 
  今年9月29日,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挂牌成立,这是上海综保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又一举措。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下一步外高桥保税区将借 “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力争发展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基地。同时,加快推进离岸服务贸易功能创新,形成以国际产品第三方检测维修服务为核心,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等为重点的离岸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最后,依托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积极探索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升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