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荒”荒在哪?

2011-10-29 5:4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曹亚慧
    据媒体报道,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日前表示: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已出现“断油”,并已影响到当下的秋收秋耕。国家有关部门若不及时监管,这一严峻态势将引发大规模“油荒”的再次出现。
    据了解,就在国内油价下调不久,国内成品油供应即出现了紧张态势。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多地民营批发企业反映加油站开始出现柴油限购惜售现象,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停供、断供,且集中反映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控制出货。对此,两大巨头回应称,从未对民营油企收紧供应,认为在用油旺季出现供应紧张属正常情况。
    降低成品油价格一直是凝聚各界众多企盼,然而当价格降下来了,新的问题却随之而来,即价降了,油却没了。油价高企,出现“油荒”;油价回落,亦出现“油荒”。这个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本以为成品油降价直接带来了市场利好,为物价的平稳甚至回落铺平了道路。降价与“油荒”之间怎么会扯上关系?一降价就“油荒”的现象,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这种极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怪现象,让人们不得不去追问,到底是谁的游戏规则。“油荒”荒在哪?到底是因为用油旺季,成品油出现了国内、国际的供应紧张,造成了“油荒”?还是垄断企业在降价面前心有不甘,故意制造“油荒”的烟雾弹,故意囤油,从而为紧接着的涨价造势?
    对此,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需要打破高度垄断的局面,应更多地引入民营企业,建立市场化机制。
    但是,近几年,在针对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大垄断背景下,民营油企纷纷起来“抗争”,打开政策“玻璃门”化解民营油企之困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去年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民企和石油央企坐下来对话,但最终却是不欢而散。
    一直以来,虽然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屡屡被置于风口浪尖,但是依然难解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垄断的局面。
    从相关人士的呼吁到国家政策再到企业行动,一系列举措使得打破成品油市场垄断的局面闪现一线希望之光。但在转角的机遇面前,国企不愿轻易伸出手去与民企握手言欢,利益隐忧成为最难消解的障碍。因此,国内成品油市场一次次陷入“油荒”的泥淖就成为最难理解,但却最常见的问题。
    “一降价就油荒”似乎形成了“既定的游戏规则”。有人对此指出,这是石油巨头擅长的“饥饿”战略,又带有向上“逼宫”的意味。所谓每年冬季都会出现的油荒,或许是石油巨头们玩弄的“价格逼宫”法。其实,准确地说,油不油荒,似乎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问题,而取决于石油央企的战略。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国有石油过分垄断”,如果不打破石油垄断,构建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体制,油价涨跌皆“油荒”问题,便是一种必然。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颁发了“非公经济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2010年,又颁布“新36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新旧36条的颁布曾引来一次次围观和叫好,但目前来看石油民企无法真正进入垄断领域,必须继续依赖石油巨头,民营油企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不难看到,民营油企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就不可能带来成品油市场的充分竞争。
    但凡垄断必然逐利。当石油巨头把持了零售市场之前的各个环节,在资本的逐利本性驱动下,他们必然偏重效益而忽视市场供应的稳定。正如有专家说,屡屡的“油荒”已经表明垄断体制并不能有效地保证供应,开放、多元的石油市场更加有利于维护石油安全。落实“新36条”,让民间资本真正进入垄断领域,才能打破石油巨头垄断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原油的进出口等态势,才能建立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体制,从而少一些一降价就油荒的闹剧。
    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主持召开外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透露,很快就将出台落实“新36条”的细则。这一次,能否带来打破成品油市场垄断的契机,业界都很期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