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业发展

2011-10-24 13: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黄军
    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建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不断深入,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多届胜利举办、一轴两翼战略的提出、昆曼公路通车、中缅石油管道建设和泛亚铁路建设等亮点不断给予物流界新的动力。
    地方战略的机遇。广西“两区一带”宏大规划给予广西物流更大的起步空间。广西“两区一带”规划主要指北部湾经济区和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建设(西江黄金水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引人注目,同时获批并已初步建成的四大保税物流项目各具特色。其中,钦州保税港区是西部最大的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是中国最大的跨境综合保税区。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经过次区域各国的努力,各国在跨境运输和物流高效便捷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有力推进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该区域在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基建设施不足、物流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不足、信息手段落后、通关效率低等,这些都制约了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中越陆路运输不能直通,需要在零公里处换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效率和增加了物流成本;第二,我国云贵有大量出口货物,还不能通过陆路运输到达次区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只能经过铁路或公路运到沿海港口,再经海运到达目的港口;第三,各国在通关环境和相关政策方面存在差异;第四,结算方面,与东盟国家之间缺少便捷、互惠互利的资金流动和银行结算新体系;第五,缺乏具实操性的多国政府间的物流协调机制和区域物流行业协会,各国物流企业合作少,层次低。
    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几个建议
    第一,加快湄公河水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需要和经济体外的广大区域乃至全球发生充分的资源交换,湄公河次区域的海路物流通道是开发全球市场和资源的主要通道,从全球角度优化配置海路物流通道是次区域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次区域范围内惟一的中国沿海省区——广西和中南半岛各国通过海路运输形成海路联动系统,对于次区域沿海产业整合,进而通过内河、公路、铁路通道辐射次区域内陆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内河航运(特别是湄公河)是次区域货物水路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受港口设施落后、航道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影响,内河航运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影响了湄公河沿岸各国,尤其是内陆地区充分利用湄公河河道,发挥水运成本低、运输量大的优势。次区域各国需要加快河运物流发展,带动沿岸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河海联动,使内陆经济和沿海经济共同对接更大范围的市场经济。
    第二,落实有关政策,使陆路运输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无障碍到达。
    与水路相比,更方便快捷的物流方式是陆路运输。但陆路运输受制于各国不同的通关和安全政策,各国间要以合理方式加强综合协调,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陆路经济走廊的形成。这需要次区域各国采取具体行动,来落实已经达成的政策。
    第三,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
    为加强次区域各国物流的大发展,尤其需要推动跨国物流人才培养。中英文和特定国家语言是该类人才的语言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要熟知产业与物流互动发展规律的人才,还要能处理跨国政治、文化协调问题的人才。
    第四,建立由各国政府牵头的次区域物流合作协调机制,消除物流业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努力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由于物流领域管理部门的复杂性,建议各国建立与中国现代物流联席会议相类似的部门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国联席会议牵头部门间的协商制度,并确定在区域合作协调中不同阶段的先导部门。但无论在协调的那个阶段,由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特殊性,都需要各国中央部门的强势介入,因此各国中央级别的联席会议需要和地方的联席会议紧密协同,共同打破各国和各地区影响跨国、跨区物流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
    第五,组建次区域跨国物流协会或商会。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框架内和各国政府引导的区域物流协调合作机制下,必须充分发挥跨国物流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与协调方面的特定作用,跨国物流行业组织有助于各国物流相关企业以更直接、更广泛、更容易参与的形式参与跨国物流系统的形成。希望各国政府能支持有实力和代表性的本国相关专业组织通过各种场合参与国际协商,并鼓励有影响力的企业或专业人士能够牵头推进。
    第六,加快构建以各类产业集群为基点,以交通物流走廊为联系纽带,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为联系机制的产业体系。
    在交通走廊和物流走廊沿线通过工业、商业、农业等产业园区培育各种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与物流的互动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在产业体系内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协同发展,促进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产业联系机制的形成。
    次区域内各国产业体系存在雷同现象,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满足次区域自身需要的同时,共同对外。具体做法是,在交通中心基础上,通过物流中心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最后促进特色规模经济的形成。
    第七,需要市场力量的不断尝试和积累,在此进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必不可少。
    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类产业与物流媒体、会议、节庆的招商文化和宣传交流平台作用;其次,加快发展物流科技,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再次,积极培育次区域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共同促进次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