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力抓“八大”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0-9-6 10: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近期,石泉县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围绕“三年有突破、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即到2013年,杨柳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5:1;到2015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1;到2020年,城乡统筹发展的“六个”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1)的总体目标,突出坚持规划引领、全域规划、县域统筹、区域突破的方针,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为根本动力,以农民向城镇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为基本方法,坚持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力;坚持改革创新、分类指导、注重特色;坚持调动各方、激活内力、扩大开放的原则,注重统筹谋划,狠抓“八大”重点,全面协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重点一:突出规划引领,科学构建全域规划。
以县域为规划对象,打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割,按照“功能区域划分科学、人口空间布局合理、城乡产业有机对接、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及城市内涵、建筑风格、区域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专项规划,高水平做好县城东片区、江南片区、杨柳新区、池河镇、后柳镇等的规划设计。强化规划执行,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规划变计划,计划变项目,项目变现实。
重点二:做大做强县城,增强城镇“核聚效应”。
扩大县城规模,膨胀县城人口。树立“小县域、大县城”理念,举全县之力做强县城,增强县城发展力和聚集力。重点实施“东延西扩”发展战略,拉大县城骨架,完善配套服务,推进产业向县城聚集,实现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提高县城承载力。按照“创造条件、开启大门、畅通渠道、分类引导”的思路,鼓励支持农民进城置房创业就业,聚集县城人口。同时,将池河和后柳两个重点镇作为县城的副中心,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环湖十万人的格局。坚持以城带镇,以镇促社区建设,促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群发展、要素集约利用,形成一个中心城、两个副中心、五个重点镇、九个集镇化新社区、百余个农村居民社区的城镇体系和以城带镇、以镇促村、村社共建、梯度推进、整体协调的发展格局。
提升县城品味,繁荣发展城镇。发挥县城人流、物流、资金、技术、信息流高度聚集的优势,把县城作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龙头来培育。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做强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特色街区,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带动城镇产业升级。做大池河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后柳生态旅游、水产养殖、三产服务等优势产业。立足中心镇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做到主业突出,多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城镇辐射带动,推进农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业效益,繁荣农村经济。
开发建设城镇,经营管理城镇。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办法,满足城镇建设和发展需要。建立城镇建设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城镇建设投资公司作用。推进城镇建设市场化,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对城镇进行综合开发。创新城镇管理机制,依法赋予城镇相应的管理权限,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公司参与城镇管理。增强城镇建设推动力。
重点三:兴盛富民产业,增强城乡发展实力。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合作化、产业化的思路,积极促进农业资源利用向集约化转变,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变。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强村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突出抓好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西部一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陕西一流生态畜禽良繁生产加工基地、陕南优质水产生产加工基地、特色茶果菜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富硒食品,丰富产品品种,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壮大新型工业,走“工业强县”之路。坚持以全民招商、全民创业为抓手,围绕“内聚外引、工业入园、企业集群、园区配套”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县域工业化作为统筹城乡的根本动力。加快古堰、池河工业园区设施配套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培育水电能源、新型建材、蚕桑丝织、生物化工、特色矿产等优势支柱产业,实现园区企业总量、骨干企业、产值利税、城乡就业人数、务工收入“五个增加”。
繁荣第三产业,保障消费需求。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精心打造“鬼谷故里•丝绸之源•丹青石泉”旅游主题品牌。全面推进县城、旅游中心镇和旅游重点村及景区接待中心、经济型酒店、乡村旅馆的建设。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大力发展商贸、现代物流、房产、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培育专业特色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重点四:加快转移农民,给足市民政策待遇。
合理布局,有序转移。坚持把转移农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来抓,按照“人口内聚外迁、鼓励进镇入城”的思路,在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框架下,大力实施“山下川、进社区、入城镇”工程,尤其是对地处地质灾害频发地以及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进行优先搬迁,保证大部分农民顺利实现梯次集聚转移。
探索和完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转移进程。推行“双轨制”管理办法,即在传统的身份证管理制度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原则的居住证制度,让农民在“姓农”与“非农”间变换自如;积极探索农民转移后土地、房产、林产后续管理、经营、流转新机制;鼓励帮助有条件的农民举家外迁创业定居;建立健全进城农民在教育、技能培训、医疗、社保、产权、自建房、廉租房承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各项权益的政策……按照进城前基本均衡、进城后大体相当、落户后完全一致的要求,配套并给足优惠政策,确保农民进城入镇进得来、留得住,有房住、有业就、有保障。
重点五:改善优化民生,打造和谐文明石泉。
完善功能,配套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镇扩容提质、城乡环境改善、发展后劲增强、城乡面貌改观”的目标,加快城乡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城乡一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力度,突出抓好农民聚居区道路、水电、通讯等配套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扩大“双高普九”、“教育强县”成果,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资源办学,创造条件普及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着力构建 “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三级卫生服务和疾病防控网络,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提高人口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惠民、利民、助民政策落实,多做惠民利民为民之事。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长效管理机制和重特困残疾人集中供养(托养)办法,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创业、就业、医疗、保险制度,让城乡居民齐享社会保障政策的温暖。
重点六: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深化农村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资源、资产确权赋能制度,即对农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赋能,使各种资源、资产具备进入市场条件,成为市场要素进行交易,推动资源、资产变资本。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制度,推动农村资源、资产依法有序流转。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使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高效规范的便民服务机制。结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按照产业发展、资产隶属、党员活动规律等,采取村村合建、村社联建、村企共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到产业链上,建到集中地区,建到新型经济组织。打破城乡分离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格局,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搭建城乡互动平台。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大局安全稳定。
健全投入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稳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比例,全面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创新扶持方法,突出扶持重点,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激活带动民间投资,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共建共享的格局。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创新农村信贷产品,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担保公司、担保基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房屋所有权、农产品收益权等担保方式;大力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金融机构面向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开展合作,形成“银企、银社、银户”的多方共赢。
重点七:坚持区域突破,重抓试点示范工作。
倾注投入,重点抓好市级杨柳试点区建设。按照把杨柳新区打造成“三集中”的承载地,探索“三置换”的试验田,统筹“三化”的核心区、独具特色的西城区的要求,积极为全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探路,为全县、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树立“样板”。
分层分类,加快示范体系建设。按照产业集约、居住集中的思路,积极推进池河明星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村示范区建设;按照以游立镇、以镇促游、三产富民的思路,积极推进后柳水乡旅游示范区建设;按照《石泉县中高山区域综合开发规划》,推进迎丰三官庙中高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按照综合规划管理、村庄整合集约发展、农民宅基地集约开发、农民集中居住的思路,推进喜河王家庄中心村(社区)示范区建设,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示范体系。鼓励基层试验和创新,支持单位和部门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
重点八:强化保障落实,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该县按照强化思想、组织、资金、落实保障要求,坚持做到内宣凝心聚力、统一思想,外宣宣传造势、鼓舞斗志。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尽其责、乡镇组织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化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组织构架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大局配强班子、选用干部、锻炼干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确保党组织建设跟进和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需要。强化资金支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配套资金、奖励补助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支农资金,逐年加大财政在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上的投入。强化督查落实。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强化督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夯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县直部门的中坚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此形成全局围绕城乡统筹抓发展、人人围绕城乡统筹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