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五大路径“转方式”

2010-9-6 10: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抓住“双转移”腾笼换鸟,佛山“关转一批、提升一批、培植一批”,原来的污染大户陶瓷业产值不降反升;紧扣自主创新,佛山推出“企业发展五阶段”战略,以大项目落户拉动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如今,广东工业设计城落户,全球首个陶瓷建筑材料价格指数即将诞生,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种思维多条路径全面开花。 
    究竟在佛山从政府到企业、兼顾产业、城市转型,环境再造的转方式巨变的背后,佛山市委、市政府以怎样的思维统领全局工作?上周五,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就此接受了南方日报等媒体的联合采访,道出佛山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结合佛山实际“转方式”的五大路径。 
    ●条条路径都有“佛山特色” 
    记者(以下简称“记”):上半年佛山完成生产总值2651.58亿元,增长13.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69.02亿元,增长17.6%。更重要的是,佛山不仅数据在变,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都在变。请问佛山转方式的战略战术到底是什么? 
    陈云贤(以下简称“陈”):一向早谋快断的佛山,经过实践摸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行动中呈现出五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就是“双转移”腾笼换鸟。佛山创新提出并实施了“关转一批、提升一批、培植一批”的产业发展战略,近年来关闭或转移企业超过1600家。同时,我们对部分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按照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改造提升。有了双转移开路,一大批有巨大发展培植潜力的新兴产业鱼贯而入。 
    禅城区南庄镇就是如此。2007年到2009年,南庄陶瓷企业从原来的75家锐减至13家,但行业总产值不降反升去年达118亿元。经过“双转移”腾笼换鸟,我们把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不断壮大,同时引领、培植他们成为陶瓷产业的会展基地、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和物流基地,打造“现代陶都”。一方面抓住“双转移”的契机,让制造环节在迁往外地过程中进行技术改造,解决污染能耗问题,一方面把陶瓷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会展、总部等仍然放在佛山。最近,陶瓷总部基地还提出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形成陶瓷建筑材料的价格指数,这是一个标志。曾被称为“雾都”的南海罗村,也趁大批陶企关转,发展起灯饰会展业,新兴LED产业已有30多家企业进驻会展厅。 
    我们的第二条路径是“引进大项目促进产业结构提升”。佛山引进奇美、一汽大众、OLED项目、云计算等,通过龙头企业引进形成龙头产业集群,逐步培植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进驻佛山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47家,项目投资超过87个,国内500强企业超过99家,项目超过167个,从而在佛山原有产业基础上构建与之匹配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兴产业集群。如今,佛山拥有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已经有2200多家,在10亿元与100亿元之间的企业250多家,产值超100亿元的大企业有6家。可见,佛山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庞大并已形成梯队。 
    第三条路径是围绕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我们提出企业发展五阶段、五步走的引领计划,分别是:夯实基础、创造品牌、注册专利、制定标准、品牌输出,从而引导企业做品牌、专利、标准。每年,各级政府拿出约10亿元奖励企业自主创新。2008年我们引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资比增47%,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这一投资增幅仍达39%,达到了308亿元。此外,佛山最近荣膺全国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第四条路径是“借助金融手段,促进产业高地发展”的特色路径。我们对内提出金融创新3项计划,涉及企业上市的463计划,从2007年到去年,佛山上市企业翻一番的已达26家。目前至少有15个基金、超过12亿元资金在佛山市重点企业不断发展。 
    更重要的是,我们创立了担保基金,引领各级政府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以小额财政投入拉动银行贷款,至少推动了220多个亿的资金投放到各类企业,惠及企业4800多家,这就促成了中小企业燃眉之急。金融行业在佛山兴盛,在千灯湖的广东金融高新区里形成了含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结算在内的产业集群,让高新区不仅服务佛山,还能服务广东、辐射亚太,并带动金融外包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佛山是联合国选中的资本市场与产业集群有效结合示范城市。 
    第五条路径,就是今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这路径不仅引领企业以信息化、工业化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真正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也促成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信息化与国际化的融合,真正创造一个宜居宜商宜发展的环境,来促进佛山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例,家用电器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变成智能家电,佛山美的与青岛海尔率先走出了这一步,一旦成功,他们的标准将成为我们乃至世界智能家电的标准。加入信息化新技术要素,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变成了新兴产业。而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可逐步形成智能交通、智能治安、智能教育、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等等。 
    总体而言,佛山转变发展方式多条路径并举,从现阶段来看,这五大路径符合实际也是可行的。 
    ●转方式要求转思维 
    记:继市级机构改革、区大部制相继进行后,本月佛山简政强镇改革将收官,标志着佛山此轮行政体制改革完成。通过改革,公务员队伍将如何为“转方式”提供支撑? 
    陈: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是企业,无论是“双转移”、产业升级腾笼换鸟、金融业发展,包括“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落脚点都是企业。改革主要就是:缩短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对内充分发挥大部制的活力,对外成为一个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基层的高效便捷的能超前引领发展的政府。 
    记:您一直强调政府的“超前引领”职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干部思维如何转变才能继续保持“超前”? 
    陈:经济发展以企业为本,城市建设管理以人为本,社会的提升以和谐为本,以此超前引领佛山的发展。 
    当前,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思维,只看到硬件的、有形层面,而忽视了软性的、无形的因素和长期的趋势,见物不见人,引领发展将出现盲点。比如传统经济学生产要素指土地、生产工具、劳动者等。事实上,现在讲到生产要素,不提到资本行吗?不行。资本如同经济的“血液”。只看到生产线的价值,看不到知识、信息、文化的价值行吗?就像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要看到一个人的肌肉、轮廓等,还要重视他的血液质量、思想等。 
    干部团队的思维不仅不能局限在一个区域里,还要纵向深化,自然经济靠的是看不见的天,市场经济靠的是看不见的手,知识经济靠的是看不见的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实体在改变,而且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思维也必然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记者崔旭明刘三琴李晓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