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下常州节能减排的战略选择

2010-9-6 9:4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低碳,不仅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区域城市竞争的新趋势、节能减排践行的新目标。近日,国务院督查组兵分6路,预考“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措施和成效。常州单位GDP能耗指标量虽然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但由于化工、钢铁、水泥、光电晶硅等高能产业的扩产增量、新批项目的增排量,节能减排的形势仍显严峻,实现低碳目标的战略措施有待选择。
  一、思想认识的选择
  1、正确认识低碳
  狭义的低碳是更低的温室气体(CO2)排放,广义的低碳就是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较低的碳源排放。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低碳之路是政府导向、地方首创、局部试点、突围困局。事实上,就思想认识而言,尽管很难得出“低碳”的全景标准和概念解释,但碳排放量减少却是一个刚性指标。
  2、形成低碳文化
  低碳是一种文化,是价值体现的过程。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勤俭节约,生活方式是豪华不奢侈,富裕不浪费。我们要培养并形成低碳性消费理念,节水、节电、节煤、节油、节粮、节地、节材、节时贯穿于全社会,溶解于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
  3、“低碳”促进环保
  环保是结果,“低碳”是过程,是环保的前置措施。环境保护相对于地理空间和行政区域责任性大,“低碳”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全人类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4、低碳要全社会行动
  由于行业、产业、部门的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节能减排有重点和难点的区别。但问题是节能减排都有空间和途径,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从生产到生活都要从认识形成共识,从动力形成合力,从战术形成战略,从成果形成效果。
  5、低碳是拉动新一轮投资的引擎
  日本首相菅直人认为,工业革命使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振兴了日本,信息革命使日本通过“电子战略”复兴了日本,能源革命(低碳革命)要使日本重画世界版图。我们要彻底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就要围绕低碳的方向和空间选择投资的领域和项目。
  二、实现途径选择
  低碳是一个过程,重点和途径应有科学选择,各地做法和经验都有侧重。常州在长三角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必须抓住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开发园区转型、城乡转型的关键,站在“低碳”的高位选择实现的方式和途径。
  1、低碳型新兴产业
  在我市五大产业中重点发展低碳性产业,增加对低碳的考核和扶持。有的产业使用产品是低碳的,但制造产品却是高碳的。
  2、低碳型创新园区
  开发园区的能耗和排放都是城市的重点。我们要以工业园区为低碳平台,结合园区的再开发和再创新,梳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使园区产业变轻,碳耗变低。
  3、低碳型交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公务车、私驾车改装燃气车、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二是增加水运的物流量,恢复和开通水运物流,减少陆运汽车的碳能耗和排放;三是研究和开发城市快速转运、合理转乘的高效公交体系,完善和提高BRT的城乡运行效能。
  4、低碳型建筑和住宅
  建筑设计仍按节能65%的标准已经没有技术保证了,要研发建筑系统节能和自身供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屋顶供热、发电系统,地热泵供水、供热系统,高节能、低耗能新型建材,中水回用系统,保温隔热墙面和墙体等,使常州的住宅建设、建筑技术都能站在全国的前列。
  5、低碳型农业
  农业耗能不多,但面源性污染和排放却不少。增加绿地和湿地建设,土地免耕、少耕,水源多样性养殖,农田多元化种植,化肥农药不施少施,有机肥、生物农药、物理农药鼓励和推广,增加碳汇基地,新农村建设低碳化,这些都是低碳型农业的实现保证。
  6、低碳型社区消费
  高碳不但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费用,也增加了社会的环境成本。高档小区要做到低碳消费,高档消费要做到低碳排放。
  三、政策措施选择
  南昌市政府曾借助英国碳信托基金公司的碳管理工具仓LACM进行了碳排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低碳城市管理体系。常州近几年节能减排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比“低碳”的要求还有许多政策措施需要探索和选择。
  1、在发改委下成立低碳管理机构
  节能减排仅有环保局难成气候,环保局只能执法,无权协调。我国在低碳决策方面是以政府规划形式为主导,市场化手段为辅助的工作原则,地方不能解决的重大共性问题由国家发改委协调解决。
  2、开展碳排查
  以经信委、环保局为主体,以工业小行业、产业小门类摸底、排查耗能、排放和产值的关系,制订出行业、门类的基础平均水平和降能减排标准,统计出单位面积耗能、单位产值耗能、人均耗能、人均减排等低碳标准。
  3、建立低碳型产业体系
  要以新能源、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电子信息和动漫创意等新兴产业为主,构建常州的低碳产业体系,形成低碳联盟,提升工业园区的“低碳”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4、建立低碳补偿和碳交易平台
  根据《常州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意见,全市范围内实现基金性补偿和交易性补偿,体现治污者赚钱,排污者付费;节能者得益,耗能者赔偿。金坛、溧阳的丘陵山区绿化保护、湿地水源保护、万顷粮田保护性耕作就可以通过出售碳农业指标得到工业性补偿,新项目也可通过增加碳指标而考虑节能的成本和技术的溢出,是一个多元、多赢、多益的举措。
  5、设立电力节能补偿基金 
  利用国家“惩罚性电价”的政策,常州市政府与供电部门制订战略合作协议,对超出规定用电标准的按不同的比例加价收费,增收的20%归供电部门,80%由政府划入财政“低碳”专户,设立低碳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的推广、节能减排的奖励和补偿。
  6、节能产业型向节能应用型转变
  常州市新能源在全市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全国市场销售中也达到了一定的份额,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和销售市场。问题是本地区真正应用尚未形成气候,更没有将产业动力转变为应用动力。尽管房价高达每平方米上万元,但开发商不愿在节能方面多投入,政策不到位纵容了落后观念,技术不更新增加了生活成本。
  7、组建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常州有几家能源咨询、服务公司,却没有一家完全意义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严重影响了全市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在常州投资集团的基础上成立多元的常州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公司,从政策层面解决企业用户一次性投入费用大,制造商或工程公司垫付较多资金风险大的矛盾。
  8、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
  锅炉改造可以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如木质、秸秆等)锅炉、地热泵、水源泵锅炉、太阳能锅炉和风能电力锅炉等,这些都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形式获得低碳清洁能源和动能,是新能源应用发展的方向。
  9、开展低碳评估、竞赛和评比
  以行政区域、工业园区、企业、学校、医院、机关、社区评比低碳示范区,开展低碳研究和统计评审,形成以低碳为荣、低碳为富的社会氛围。全市统一组织创建低碳园区、低碳商场、低碳医院、低碳学校、低碳机关、低碳社区和低碳辖市、区,奖励低碳组织和先进个人。
  四、目标定位选择
  常州在创建卫生城市、绿化城市、畅通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基础上规划主体区域功能区,在产业政策引导和产业制度设计上选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实行城市定位,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只有立足于低碳,生态方有保证;只有坚持低碳,生态才能持续。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2020年指标达到55%;人均交通、人均消费排放量减少到日本现有水平;森林覆盖、城乡绿化、绿色农业、湿地水源位列长三角城市之首;低碳文化形成城市品牌,节能产业型转化为节能产业应用型,石油煤炭型转化为多元兼容型的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让城市更美好。低碳,让产业更清洁。低碳,让生活更幸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