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利润是块纠结的蛋糕

2010-9-5 1: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8月 29日,全国工商联公布了“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榜单。我们看到,这500家最大民营企业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2家最能赚钱的央企。去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的净利相加,超过了这500家民企的净利总和。
    与央企、国有央行的辉煌战绩相比,民营企业500家的榜单不免显得星光黯淡。但因此得出央企竞争力强于民企的结论似乎为时过早。从资本投资效率来看,央企整体有中石油这样的盈利大户,也有中铝这样的亏损大户,如果盈利与亏损相抵消,再加上之前央企改组整合的改制成本,央企的整体资本投资效率低于民企。
    然而,不管二者效率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民企在大盘上被央企、国企远远抛在身后。在做大做强这样的国企改革口号中,人们往往着眼于做大,在某些人看来,做大了就是做强了。这样的“大者为王”的逻辑强化了另一种观点,即国企企业效率低下与产权结构无关,只要套上一个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信托、责任的紧箍咒,就可扭转乾坤。这一逻辑加上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隐蔽的内部利益输送,成为了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主流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在政府决策中成为最终的博弈结果,也在学术界获得了一些学者的拥护。正是在这样的央企改革模式共识下,才有了2003年至今的央企崛起。
    从经济学追究的本质问题来看,在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大盘中,存在着先将蛋糕做大再分,还是从已有的蛋糕中分得更多份两种思路。
    经济的增长说到底取决于能否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生产速度上现代化分工能否带来效率以及金融制度能不能为
    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
    因此,好的经济体鼓励的应当是
    具有创造力的企业、现代企业
    制度和良好的金融环境。
    国家鼓励老化的央企重新
    组合、兼并的一个重要目
    的,正是为了提高央企的
    国际竞争能力,改制四大
    国有银行也是为了提供良
    好的金融环境。但现在看
    来,这两个根本目的在央
    企盈利而且是赚取暴利这
    样看似一片大美好的局面
    下被忽视了。
    实际上,我国央企近几年走出国门与国外企业竞争几乎都占不到便宜,倒是在国内,央企通过政府大量投资以及银行融资的便利,在上游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如果说,在央企改革之初,我们赋予了央企将中国经济这个蛋糕做大的任务,那么当下的央企显然是试图从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发展中分得更多的好处。
    如果我们单纯将央企作为市场中的利益体,那么上面的分析显然让国民尤其是民营企业高兴不起来。但好在,央企并不只是一个单纯谋利的利益体。央企是由国家投资的,从学理上说,每个纳税人都是央企的股东。所以,央企的利润也应当是国民红利。
    事实上,蛋糕能否做大只是经济学家考虑的事情,对于国民来说,他们只需要在那看似越来越大的蛋糕中寻得自己那一份,在他们看来,这是应得的。因此,央企的问题实质上变成了国有利润分配的问题,而在当下,收入分配成为各方的诉求,从1996年至今,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民众的平均工资涨幅更是远低于GDP增长率,每年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主要流向了政府和企业。
    两个月前,媒体曝国家发改委试图提高央企上交国家利润比却遭到国资委阻力。民众当然希望能够用政治方法完成蛋糕的公平分配,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不增加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单纯寄希望于一次皆大欢喜的全民分红,似乎又太不实际了。(南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