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之猫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10-9-25 21: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除了生产环节,灰色利益的传导在流通环节也未被绝缘。
林良,上海钢贸50强某公司销售经理,他向记者讲述了钢材流通环节的种种“潜规则”,触目惊心的背后是职业操守的缺失以及行业规则的泯灭。
故事或许从竞标环节就开始了,当一个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竞标出现之时,潘多拉魔盒也就此打开。“钢贸商在低价竞标成功后,为了可以赚取利润,就会采用以次充好,换标牌、改质保、以负差充国标等手法为工地送货。”林良说。
对此,工地为保证收货质量,要求供货商做到质保书上的炉批号与钢材实物上吊牌要一致。但这种理论上的设想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因为钢筋经生产、检测、流通、运输入库等环节多次流转,炉批号早已被打乱,很难鉴别归队。”
而且,钢贸商可以通过采用更改过的复印件来满足要求,为此,部分钢厂在质保书上特地注明“复印无效”字样,想为送工地的贸易商设置供货障碍。
但贸易商又想出了新的处理钢材质保书的方法——抄写质保书解决问题,并在抄件上加盖“质保书原件在供方”的说明书。
“坦白地讲,现在上海送工地的贸易商真正持有原始质保书与钢材标牌能够做到一一对应,只有极少数。”林良告诉记者。
而且,南方地区的钢材计量方法一般采用理算,这又能够衍生出新的猫腻。例如,整捆的钢筋在经过处理之后“外强中干”,只有捆表面的部分是整根,在捆心部分都是断根。而且理算的钢筋都会在负公差上做文章,重量上一般都会“缺斤短两”。
对此,一些钢贸企业曾召集专门会议,要求取消理算交货方式,理由是理算给假冒伪劣产品开了方便之门。“但量算的成本太高,而且打假和理算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简单地把社会上超负偏差钢材的盛行归罪到理算头上。”林良认为。
事实上,贸易商这种偷梁换柱的方法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钢材送至工地,精明的工程方其实心知肚明而又故意装作毫不知情,等到钢材被使用的只剩下2~3捆时,突然通知供应商家此批次钢材被查出质量问题,要求商家赔损。”中国钢材网特邀顾问余彩兵向记者讲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工程方开出的损失项目包括:合同违约金、工时费用、返工费用、损耗的其他材料、对其他建筑主体的损失、造成工期延时的甲方违约金等,这样一算,最后的总额是一个天价的数字,而通知供应商送货的批次钢材价值也就20万~30万元,和索赔的价值不成比例,货款只能不了了之,招致损失惨重,钢贸商也就打落门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
此外,根据黄年生介绍,目前贸易商市场中送工地的钢筋普遍以某某价格为标尺,然后比照它发布的价格再去寻找市场低价资源,从中获取差价,这已是市场公开的做法。
甚至一些贸易商看到,有些钢厂的产品即使测试通不过,也可以换货,一旦被罚造成损失,仍然可从钢厂那里得到补偿,因此,一些见利忘义的钢贸商大都选择廉价质次或低档次钢厂生产的钢筋。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