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

2010-9-25 21: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黄年生是一位有着几十年从业经验的老“钢铁人”,现在退休了仍在从事建材市场的信息研究工作,可谓是和螺纹钢打了一辈子交道。
    对上海建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他有着深刻的认识。“从品质上看,马钢、首钢等大钢厂产的螺纹钢最好,但其螺纹钢产品在上海几乎无人问津。而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却大多数是中小钢厂较次的产品。”
    对于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黄年生分析说,价格问题是关键。大钢厂好的产品往往要比一般产品每吨高于100元左右,为追逐利润,供应方往往会寻找低价的钢材来代替。这造成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几乎绝迹。
    那么,为何相对较次的产品(劣币)却如此有价格竞争力呢?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许多钢厂大打“质量擦边球”为追求利润不按标准生产。产品“负公差”是业内熟知的潜规则。例如,国家规定轧制10mm螺纹公差不得低于9.3mm,而市场上大都在9mm左右。
    看似仅仅缩减了0.3mm,但浙江一家钢厂驻上海办事处的刘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正是这一点点偏差,足以让钢厂每吨至少能多赚二三十元的利润,成本与价格的优势十分明显。刘经理介绍,类似这样的钢材大都集中反映在一些二三类品牌螺纹钢上。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在调研中还发现了更为严重的情况:在部分二三线城市,一些螺纹钢产品的实际内径甚至只有国家标准规定的一半,且无牌号标志、厂名或商标。
    对这类偷工减料牟取暴利的做法,市场人士很有怨气但也奈何不得。“现在大多调坯轧材厂都这么干,法不责众吧。按标准生产的好产品根本没有价格优势。”刘经理这样说。
    凭借“负公差”,劣质建筑钢材生产企业赚取了惊人的利润,但是质量隐患却就此埋下了。
    去年,上海建筑市场发生了轰动全国的“莲花河畔”倒楼事件给全国敲响了警钟。为此,上海市加大了质检力度,自去年8月1日起,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都需实行增加检重测试。
    黄年生认为,这一规定的严格执行是在质量控制点上抓住了关键和要害,自通知执行之后,一些尺寸和重量偏差不符合产品标准的劣质建筑钢筋渐渐失去市场。
    但据本报记者调查,这一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钢材市场上重量超负偏差现象还大量存在。
    据刘经理透露,目前在一些钢厂“双头蛇”战术很是流行。即同一厂家生产的钢筋,有的标有“国标”,有的不标“国标”,既能应付质检又能满足市场需要,各有各的用处,价格上相差100~300元/吨不等。
    还有一些小厂“傍名牌”、“挂名牌”牟利。花个钱,请大钢厂里派个人来监管,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搞贴牌生产;或直接收买国有企业的轧机,连同品牌及质量认证资质一并花钱买到,便开始挂名牌商标生产。“实际上这些质量根本达不到要求,却能继续借品牌之利搞负超偏差生产。”
    厂家逃避检测的方法也五花八门。黄年生告诉记者,有些厂家尽管公差严重超标,但它通过提高某些化学成分含量通过测试;有些钢厂一次测试通不过,可以换货再检……“自从倒楼事件后超负偏差钢筋现在在上海基本失去市场,但大都跑到郊区或其他地区,目前它的市场还不小。”黄年生说,建筑钢材的控制质量远不是一纸通知下发后就能解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