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深圳一定“特”下去

2010-9-1 9: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对于经济特区来说,能否承担起,或者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重任,能否继续做到先行先试,决定着未来30年,我们能否保证特区‘特’下去。” 
  ——王荣
    晶报讯 从当年的一个边陲小镇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走过辉煌30年的深圳经济特区,下一个30年将如何走?它是否还会继续“特”下去?在一系列辉煌的成绩单背后,深圳都有哪些“成长的烦恼”和“转型的阵痛”?未来的深港关系将如何定位?刚刚获批的前海规划在深圳未来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昨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接受来自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的集中采访,就这些重大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是否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它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将会发挥什么作用?这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对此,王荣引用前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深圳时的话,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王荣说,温家宝总理到深圳考察时讲到:深圳经济特区依然是改革开放的旗帜和风向标。所以,不仅要将改革开放坚持下去,而且改革开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以及民族的生死存亡。王荣说,温家宝总理从这样的高度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决心,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我们要把思想共识统一到改革开放这个大旗下,把改革开放的大旗更高地举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深圳未来的30年,作为经济特区,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新贡献,下一步的发展路在何方?如何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优势与作用?王荣说,这也是人们非常关注、非常迫切希望得到答案的一个问题。对此,他同样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回答:“经济特区不仅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王荣说,温家宝总理的回答使特区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王荣表示,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一切最新部署与要求,形成改革开放的新动力,让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发展时期越走越好,越走越广阔。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32年历程,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出现了经济新区和试验区,过去中央赋予深圳的优惠政策都逐渐消失了,深圳创造的许多经验也被各地复制了,请问今天的深圳还“特”吗?如果“特”,“特”在哪里?
    新华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过了32年历程,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出现了经济新区和试验区,过去中央赋予深圳的优惠政策都逐渐消失了,深圳创造的许多经验也被各地复制了,请问今天的深圳还“特”吗?如果“特”,“特”在哪里?
    王荣: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市的学习贯彻活动主要围绕这样一个话题——经济特区能不能“特”下去?这个话题前两年就有人提出来,温家宝总理这次已明确表示——特区不仅仅要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特区要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我们理解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就是特区一定会“特”下去。我们30年特区的进程,深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国家所赋予的优惠政策上。深圳过去快速的发展,承担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任务,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特殊政策。允许试,让你干,这是中央给予深圳经济特区,乃至所有特区最大的优惠,最重要的政策,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取得成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最充分条件。这个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不但没有取消,而且这一次温家宝总理来深考察,对此做了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都对珠三角、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做了具体部署,因此深圳经济特区还会“特”下去,而且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对于经济特区来说,能否承担起,或者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重任,能否继续做到先行先试,决定着未来30年,我们能否保证特区‘特’下去。”如果说,过去30年,是国家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今天我们就更要勇于自觉承担这一责任,如果不主动去承担,那么特区的“特”,就很难继续保持。
    深圳获批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在今后若干年内,国家推出的重大举措,需要先行先试的,深圳主动去承担、对接。二是中央有若干先行先试的项目,首先都将会让深圳先行先试。这方面我们要完成好。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发展时期,不仅仅可以继续“特”下去,而且任务更重,我们也将牢记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特区的功能放得更大,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期盼。
    您在总结深圳30年的时候,提出深圳在而立之年既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这些烦恼和阵痛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解决?
    羊城晚报:
    您在总结深圳30年的时候,提出深圳在而立之年既有成长的烦恼也有转型的阵痛,这些烦恼和阵痛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解决?
    王荣:深圳转型期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改革动力如何进一步增强;第二,发展方式如何实现根本性转变;第三,社会管理如何实现真正创新。
    第一,改革的动力如何进一步增强。作为经济特区,是以改革起家的。但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现在要想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面临的难度,从思想、工作方面讲,都碰到更坚硬的障碍性因素涉及到利益的深度调整。当年改革的成效和每个人的利益增长是比较一致的,绝大部分人都可见证改革的成果,分享改革的效益。但是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也有可能是对每个人都是利好的,但更要看到,这又是一个利益深度的调整。所以从思想、工作难度上,已和前30年有很大不同。
    如果不再履行深化、扩大开放改革的重任,或者缺乏新的作为,特区还能“特”下去吗?这是我们作为特区最担心的地方,或者提出来要不断增强改革的动力的一个重要所在。它牵涉到特区能不能“特”,能否为改革开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转变。深圳30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现在讲人均、地均经济总量的时候,深圳走在全国前列。但就发展方式而言,我们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粗放式的,靠土地、劳动力要素、外来加工型经济贸易方式来支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在深圳已经很难再走下去了。发展快、发展早,也最先碰到发展转型中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走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科学发展,这条新路首先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是社会管理的创新。深圳是一个经济活跃的移民城市,一个在30年内成长起来的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直接牵涉到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我们希望在这样一个新型社会中,更早地建立起公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建设更为协调的现代化社会、国际化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方法和内容更要有创新的工作思维和手段予以推进。近来,市委市政府正在深入调研,尤其是借助国际先进城市作为目标,使得社会进步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更加合拍。
    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当前思考最多的,也是我们成长的烦恼和阵痛。我们相信,再通过若干年努力,我们的转型和新成长路径会在前30年的基础上,又和前30年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成长模式,最终实现深圳又快又好的发展。
    人民日报:
    深圳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深圳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深圳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上,深圳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王荣: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大的目标: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主要将在几个方面付诸新的发展实践:
    第一,要继续承担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任,为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闯出一条新路。科学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还要继续承担起敢闯敢试、破旧立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闯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走出更好的路径。
    第二,深圳要在建立新兴战略性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深圳在前30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金融、物流、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导内容的经济结构。在这些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顺应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寻找契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的现代产业体系。现在,我们明确了发展5大新兴战略性产业,这些产业加上目前已有的支柱产业,若干年后可望占到经济总量的80%以上,到2015年深圳总的生产总值将可能达到1.5万亿元。这不仅实现了经济规模的巨大增长,更是实现了结构和产业层次的明显提升。
    第三,深圳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的国家队。在前30年发展中,深圳已经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区域性体系。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努力在核心技术和源头创新上实现突破,多培育像华为、中兴、平安、腾讯这样的重量级企业。
    在先进城市建设方面,我们要打造一个更为融入全球的先进城市。深圳会更早、更多地引入或营造一些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创新,使得国际化城市的形象营造和功能构建上取得突破。最后,深圳将在深港合作上实现更紧密合作和更大突破。在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通过深港经济一体,实现更紧密的合作,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
    近年来,深圳在发展新兴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深圳在该类产业发展上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王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深圳把新兴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明确了五大新兴产业,即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科技、新材料、创意文化5大现代产业体系。在规划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安排。在这一点上,深圳是非常主动的,一系列的政策已经在付诸实践。围绕这些产业,我们在项目安排、人才集聚、创新体系支撑等方面都做了周密的部署,通过这3个方面的工作,深圳的新兴产业不仅有规划,也有举措。我们还在全市范围内,结合特区一体化,对产业基地规划给予明确,将来我们会有10个产业基地,来支撑新兴产业,指导今后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15年,这5大产业可望实现超万亿的生产规模。
    广东电视台:
    您对下一步深港关系有什么新的定位和设想?如何推动深港合作在“一国两制”中的作用?
    王荣:总的说来,深港合作将在“一国两制”和粤港合作的框架下推进与落实。经过若干年的工作,我们将努力实现3个方面的目标,即产业互补、经济一体、社会共融。所谓产业互补,也就是说深圳和香港将始终坚持产业的互补性。过去30年是这样做的,今后会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产业互补,充分发挥好香港现代服务业和国际化的先发优势,同时也要利用好深圳在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为香港服务业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还将充分发挥好两地在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上的资源共享优势,来为两地的产业优化互补创造更好的环境。所谓“经济一体”,深圳在制订“十二五”规划时,不是局限考虑深圳若干年后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我们放眼的是深港将来在珠三角乃至更大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我们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深港经济将会形成很强的辐射力,在珠三角、东盟,乃至更大的国际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对外竞争力和国际参与度。
    在社会共融方面,随着进一步开放和深圳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建设,深圳先进制度的设定或先进理念的引入,以及两地法规的相互借鉴和战略规划的沟通交流,将使得两个城市在社会层面上更为融合,实现更紧密的合作。这样的一个紧密合作,相互间既有错位、更有共享合作,它将会成为实现“一国两制”战略意图,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
    在这方面我们已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而这种合作、分工、一体化的发展,对深圳改革开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央电视台:
    几天前,国务院同意批复了前海深港服务合作区的规划,合作的意义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深圳接下来在推动规划发展和实施有什么新的打算?
    王荣:前海开发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前海开发写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它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项目。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当天,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这一项目的规划。
    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的开放主要是在制造业领域,新的发展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要做些什么?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地予以明确和推动。这就涉及到前海项目的推动与实施,是寄希望于服务业,借助于深港合作来扩大开放。也就是说,前海项目会成为扩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契机。同时对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我们对体制、机制创新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制度设定方面,我们也抱有很大的期待。甚至设想在这个特定区域,在营商环境营造上制定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氛围和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了,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它具有全新的开放内容和改革内容。在国务院批复前后,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香港的曾荫权先生与深圳,进行了多轮磋商与沟通。大家不仅仅对于前海开发都都看得很重,在规划上也很慎重,如何让前海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新起点,新突破,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为深港的深度合作,为更高层面的粤港合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家都进行了详细的思考与讨论。
    另外,前海在珠三角处于关键的位置,作为一个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经过若干年发展,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对珠三角产业调整和结构提升,将可以产生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我们通过专家咨询,通过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多次对接,现在明确4个方面内容率先展开,即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与专业服务、信息服务。深圳方面,为了推动前海的开发,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也向香港学习了许多,目前已设立了一个法定机构——前海管理局。
    现在,前海土地的一级开发已经全面展开,招商工作也已开展。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到2020年,实现1500亿的生产总值。
    从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建设来讲,深圳还希望前海成为深圳国际化城市的一个地标。将来,新的城市中心不仅仅在福田,还会在前海。利用前海这个枢纽,会将其打造成连接香港、内地交通物流的重大枢纽性汇集点。所以前海合作区的意义非常广泛,我们希望它在新一轮深港合作、深圳城市化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发挥巨大效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