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2010-8-7 11: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最近,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正式提出设立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在起草的《浙江省海洋经济产业带规划》,提出把舟山作为海洋经济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率领的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项目调研组,在对舟山两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以舟山群岛为主的海岛,作为今后浙江和中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会议进一步确立了舟山在全国、全省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大平台,实现新跨越。
为大力营造这种新建设、新发展、新跨越的浓厚舆论氛围,激发舟山市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大桥时代建设和发展新的宏伟事业,今起,舟山市委宣传部和全市新闻媒体联合开展“打造大平台,实现新跨越”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最近,舟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全市新闻媒体到天津滨海新区深入采访。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是目前全国唯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 2006年,作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此,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解剖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经验,对于我们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打造大平台,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从解剖“天津经验”着手,能够帮助我们放宽视野,站在一个较高的定位,来审视和开展我们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敬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6月下旬的天津滨海新区,暑气渐盛,但是比气温更高的是这里红火的建设场景。今年以来,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快速推进,滨海新区正在释放巨大的体制潜能,以此作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新动力。
体制新:扁平化与“大部制”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10万。原来的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3个功能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原先我们是区中有区,有人戏称为‘三方四国’”,滨海新区发改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人曾计算过,以前在新区范围内共有7个公安分局、6个法院、5个检察院、5个工商局、6个国税局和5个地税局,新区的核心区塘沽重叠机构更多。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逐步推进,行政体制与现实发展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不同程度存在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现象,发展规划也难以统一实施。功能区与行政区的职能分工交叉,管理效能难以提高,协调难度大,行政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各功能区、行政区的经济政策和审批权限不统一,招商引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产业聚集效应难以实现,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功能区拥有财力优势,但不掌握土地等要素,行政区拥有土地资源,但缺乏财力支撑,造成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不畅,影响了新区的整体竞争力。
2006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2009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滨海新区全面启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撤销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和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建制,建立起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包括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纳入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
从去年12月27日到今年1月10日,短短15天内,滨海新区相继召开了第一届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成立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领导班子全部选举产生。
行政层级扁平化后,按照“大部制”要求,新区又将原有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以职责定机构,新区区委共设置6个工作机构,区政府共设置19个工作部门,规划与国土,建设与交通,环保与市容管理,教育与体育等部门合并,文化部门则归入党委宣传部。
同时,新区又组建了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类是城区管理机构,成立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留经济管理职能;另一类是功能区管理机构,成立九个功能区党组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形成了整体推进、重点聚焦、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行政体制改革,最终是要形成“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天津市委、市政府赋予滨海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在天津市权限范围内,滨海新区能办的事,由滨海新区自己决定,市里支持先行先试。市和滨海新区职能部门比照开发区、保税区现有审批权限,授予其他功能区相应审批权,使滨海新区具有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目标新: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早在1986年,邓小平视察天津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1994年,天津市决定在开发区、保税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滨海新区。
据滨海新区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滨海新区设立之初,眼光还只限于促进天津发展。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2006年,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号角由此吹响:到2020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重大转变,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生态新城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由此确立了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目标。
2009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810亿元,比重首次占到天津全市一半以上,龙头带动作用开始显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去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70万标准箱;天津市新建续建了津秦客运专线等10个铁路项目和8条高速公路,立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为滨海新区成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原先的盐滩荒地,到如今“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改变的不仅仅是自身的面貌,更是成为推动“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发展的一个支点。如今的滨海新区,探讨的是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是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滨海新区的殷切期望。
今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滨海新区区委一届二次全会提出,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率先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率先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在探索又好又快发展模式和道路上积累经验、走在前列,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规划新: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
行政体制调整前后的滨海新区,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目前,这一战略布局已全面覆盖了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建设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
“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正在开发的南港区。
“九区支撑”指正在开发建设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空产业区、中心商务区、海港物流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滨旅游区、中新生态城九个功能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经济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
“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围绕规划,去年滨海新区打响了广泛涉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功能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战役”,而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方面的体制改革正稳步推进。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