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围堵

2010-8-3 12:4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肖三匝何伊凡白益民
    谁在操盘港口争夺战
    2009年11月27日,中铁物资总公司(下称中铁物资)管理层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已批准中铁物资收购铁矿石开采商FerrAus公司12%股权交易,总金额约为1260万澳元。
    不过,中铁物资高管心里还有一块石头没有落地。
    2009年9月8日,中铁物资宣布以总价2.3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两家小型铁矿石开发公司——FerrAus公司12%的股权及UMC公司11.38%的股权。作为交易前提,全球最大的铁路工程物流服务商之一中铁物资承诺,帮助FerrAus公司修建铁路和港口设施,以实现FerrAus便捷地将矿石运输到澳大利亚西海岸出口。中铁物资还承诺,帮助UMC公司开发“铁路铁矿石”项目。UMC给出的回报条件是:10年内,每年向中铁物资提供300万吨铁矿石。UMC和FerrAus一样,主要矿产都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东皮尔巴拉地区。而该地区的运输及物流设施的不足,成为发展的瓶颈。
    对此合作,UMC首席执行官说:“重要的是双方合作将使旗下铁路铁矿石项目得以推进。”但有人却不认同这项合作。10月中旬,UMC忽然宣布,必和必拓提出有条件收购要约,收购金额2.04亿澳元(中铁物资出资仅为2720万澳元)。
    早在中铁物资与UMC洽谈前,必和必拓已考察过UMC,却没下文。但是当中铁物资来“谈婚论嫁”了,必和必拓却高价抢婚。必和必拓矿石部总裁振振有词:“铁路铁矿紧靠着必和必拓的矿区和必和必拓已有的铁路和采矿基础设施资源,必和必拓拥有和开发铁路矿藏更符合逻辑性。”
    正从传统生产资料贸易商向现代生产资料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的中铁物资,急于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但现实中的考验越来越大。11月24日,力拓集团称与西澳的铁矿石公司Iron Ore Holdings达成协议:后者今后将每年向力拓销售150万吨铁矿石,然后由力拓运到港口并出口。无疑,必和必拓、力拓在加强资源整合而收编小矿,对矿产供应链的控制越来越紧。
    中铁物资并非第一次受挫。2006年12月,它以6170万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基建公司Yilgarn 16.7%的股份,中铁物资副总经理刘国平得以加入Yilgarn董事会。中铁物资此番收购意在参与建设贯穿西澳大利亚州中西部矿区南北的两条约700公里的铁路和计划吞吐量超过1亿吨的奥卡基深水港项目,这是澳大利亚近年来最大的基建项目。而因为日本财团的介入,中铁物资最终退出了这个项目。
    谁主海上运输沉浮“海运强,则国强。”纵观近代发达国家的崛起,英、法、荷、德、美、日等国无不是海运强国,但海运物流至今仍是中国的一大短板。
    2009年10月26日,中远集团总裁在美国一会议上坦言:“过去美国谈及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讲货物逆差,而掩盖了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一直是顺差的事实。2008年,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为98亿美元。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顺、逆差相抵消,实际上中美贸易基本平衡。”何以如此?
    1992年,中国开始了“外贸体制、金融体制、流通体制”三大领域改革。
    1992年以前,中国每省只有一家外贸总公司,负责全省的进出口权。为搞活外贸,1992年,政府放开外贸市场,县级以上外贸公司都获批了进出口权,外贸迅速繁荣。
    外贸市场虽然繁荣了,却给航运物流留下后遗症。此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贸易是使用CIF条款(卖主指定海运公司),进口贸易是使用FOB条款(买主指定海运公司)。但随着1992年外贸市场的大开放,中国货主企业出口订单陡增,却没有足够海运运力保障,当时国内的集装箱货船寥寥无几,中国货主企业不得已接受FOB条款的出口贸易,即买主指定海运及物流公司,以及CIF条款的进口贸易,即卖主指定海运公司。这样,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做交易,无论买卖都由外资指定船运公司,外资企业自然选马士基、达飞等国际海运巨头。 (未完待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