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向下 商品价格向上

2010-8-25 13: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7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正如市场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增速放缓、通胀向上”是7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的最好概括。
滞胀初现苗头
“滞胀首先是要满足增长向下、通胀向上,但还要满足时间上的要求,通常需要持续至少6个月”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向记者表示,因为两项指标不可能完美重合,当前出现这种组合属于经济正常波动,因此尚无法定义为滞胀。
“7月份出口好于预期降低了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未来经济将继续减速,但硬着陆风险不大。”李慧勇向记者表示,从已公布的数据看,7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在减速,但减速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而通胀上行更多反映了过去流动性泛滥和需求过热的滞后影响,通胀总体失控的可能性不大。未来经济可望软着陆,三季度仍是政策观察期。
因此,李慧勇认为,经济增速下降与通胀上升的格局,乐观地看最快将于今年8月,最慢将于今年四季度终止,并代之以经济增速与通胀水平双下降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在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基本面依然良好。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这表明经济减速已经引起关注,但由于经济减速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短期内将主要通过实施既定政策来稳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胀率再次提高,进一步出台紧缩政策和放松政策的可能性都不大。”李慧勇分析称。
事实上,由于投资减速以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对重工业影响较大,重工业增长减速是当前经济减速的首要原因。同时,7月份CPI加速上涨主要动力来自食品价格推动。此外,尽管7月份信贷投放低于市场预期,但仍同比多增1637亿元。国信证券宏观研究员林松立对此相对谨慎地表示,尽管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不改,但需提防1至2个季度的“小滞胀”周期。
林松立分析称,2009年7、8、9月CPI环比增0%、0.5%和0.4%,8月和9月CPI基数较快抬高有助化解同比压力,但若如此CPI涨幅仍进一步扩大,则证明通胀趋势明显形成。更值得关注的是,8月份的商务部食品价格指数相比7月上涨3.7%,若此状况不改变,则8月食品CPI在基数大幅抬高下,同比涨幅还可能扩大到7.6%(7月为6.8%),对应8月CPI可能上摸至3.6%至3.7%。
“去库存”短期料难见底
“与其把目前的经济数据看作是滞胀的开始,不如说是中国经济面临许多两难问题的表现。”一位本地基金人士在采访中如是表示,一方面,因为全球灾害天气导致猪肉和以小麦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到下半年尤其秋收之后将使粮肉价格回稳,因此不至于形成通胀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库存回补结束、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基数抬高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放缓也是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安尉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近期政策的真空和前期跌幅较大促成了本轮市场反弹,但貌似趋势反转式的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而“二次去库存”背景下的经济回落,和宽松货币环境下的资产价格上涨正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特征。由于“二次去库存”自发的供需调整受到宽松货币环境影响,“二次去库存”后的复苏不得不面对“类滞胀”的环境考验。
安尉表示,去库存的第一阶段是中上游价格下跌所反映出的去投机过程,第二阶段则是需求倒逼价格下的真实供需调试过程。当前中国的二次去库存已经从去投机化,过渡到需求倒逼新的价格形成。但在流动性过于宽松和总需求不足的双重作用下,政府正试图控制资产价格泡沫并维持经济增速。
“通胀的反复带来的是二次去库存的延续和滞胀的雏形。政策决定了二次去库存的时间和进度,但政策‘托底’的后果可能是滞胀阶段的延长。”安尉说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