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大民营钢企出局启示录

2010-8-25 0: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王京
    一件令“钢铁人”震撼的事悄然发生了。8月18日,正当我国加快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步入白热化之时,湖南省娄底市发改委对外透露,位于湘江中游一级支流涟水河流域的顺鑫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顺钢”)已于7月底停产。据了解,这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钢铁生产企业。该企业的淘汰退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污染”恶习
    顺钢正式组建于2003年,2006年9月全线投产。7年间,主要以生产粗钢、生铁为主。熟悉顺钢的一位当地贸易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它曾是我们这里‘最轰动’的一家钢铁企业”。
    据了解,该公司组建伊始,首期扩建的30万吨生铁项目顺利投产仅仅用了8个月。其后,产值和税收成倍增长。在2005年实现产值3.95亿元,上缴税收达1642.6万元。因“外资企业在该市投资见效最快”,曾一度获得“顺钢速度”的美誉。但好景不常,很快顺钢便陷入了窘境。这也正是这位来自福建长乐的李明用在涟源(县级市)的第一次“头痛”。
    2003年年底,李明用率领创业精英,成功收购位于涟源兰田办事处红旗路居委会的原涟源冶金建材总厂,并依法组建顺钢,亲自担任公司总经理。可接下来几年,顺钢一直被厂区附近村民推在“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的被告席上。从此,李明用的“头痛”病愈加严重起来。
    来自顺钢两个炼铁高炉附近的村民曾多次向媒体反映:“自2005年年底两个大高炉改造完成后,就再也不敢开窗户了,因为一打开窗户就会有大量的褐红色灰尘飘进来。尤其钢铁厂开工时,一天就要扫4次地。每天早上起来,鼻子里都是生灰。”不仅如此,“众多车间同时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更使得周边村民在家连说话的声音都听不见”。
    2008年6月,由于长期出现废水、粉尘污染等原因,顺钢被正式列入湘政发[2008]14号《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中的淘汰退出企业名单。据湖南省环保局湘环函(2007)258号《关于涟源市顺鑫钢铁有限公司污染问题处理建议的函》中描述,顺钢位于涟源市城区边缘,地处当地涟水河上游,且紧临铁路,“周边居民稠密,环境敏感,工业生产带来的粉尘、烟气和噪声等污染扰民问题难以根本解决,建议对该公司实行停产关闭”。
    顺钢安全环保部部长阙继成也承认,2004年刚投产时的确有污染现象。但他希望,群众也要看到他们在完善,不能不给他们整改的机会。话虽如此,但顺钢好像染上了这一恶习,已无法控制自我。已持续两年之久的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并未式微。2010年1月11日,娄底市责令这家湖南省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所有生产线于今年9月30日前全线停止运转。
政府“举棋不定”
    顺钢最终被淘汰出局,而这一进程当中,当地政府又是扮演了何种角色呢?据悉,顺钢是2003年11月由涟源市(县级市)招商引资,整体收购原国有涟源冶金建材总厂组建的一家民营企业。当年7月,建材总厂由于负债1.28亿元,拖欠职工工资等500多万元,经法院裁定破产。李明用等人以3101万元收购该厂产权,组建顺钢。
    注资国有企业,使其死而复生。对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利好。但当顺钢被列入当地2008年淘汰退出企业名单后,却并未按要求2009年12月底以前实施到位。政府的延期讨论,再次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当地受害村民接连上访。
    业内一位未具名分析师透露:“政企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利益链。”无论是企业带来的税收、还是当地就业都是政府所不愿意放弃的。这也正是多年来政府把招商引资视作重点工程之一的原因。
    关于顺钢的淘汰事宜,涟源市副市长陈铁军曾在年初解释说:“顺钢淘汰退出,这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个退出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他说,只要顺钢淘汰退出,就会有1000多名职工面临失业。
    据了解,顺钢组建后,单用于生产前后投入约2.6亿元,为该市新增电力容量4500KW,安置原有国企下岗职工1100多人。并在2006年9月全线投产以后,累计上缴税金近9500万元。此外,它还一定程度上大幅拉动了该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陈铁军补充,“顺钢”作为涟源市的招商引资企业,市政府也应该对投资商有一个交待,不能不管人家生存。
    涟源市政府站在了“体现和谐社会”的角度处理问题,其实这并无过错。而家住顺钢高炉对面的一些村民却强调,“14号文件”就是老百姓的“尚方宝剑”,“明明省政府已经下了公报,市政府为什么不执行?”尽管市政府做出了相关回应,却仍旧被陷入了长达8个月的质疑当中。
    2010年8月,正当中国确保“十一五”完美收官,铁腕淘汰落后产能进程步入最紧张时期,娄底市主要领导表态,虽然这家钢铁企业是当地的税收“大户”,但其关停符合市里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战略思路。以此为契机,娄底还将制订一整套落后产能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对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予以关停。
    “一定意义上来看,它体现着政府的坚定信心,而且已经开始上升到行政手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但执行难问题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其实,“政府走这步棋非常不容易,钢铁行业再也不能放任自流了。”沪地钢铁市场观察员黄容干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但政治经济环境是复杂的,这种决心在行动中能否贯彻到底,是否中途变卦,很难说。”上海中期期货总裁助理吴君对此叹道,由于钢铁企业涉及领域广、人员多,这让我想起棉纺行业的“压锭”,光在解决下岗工人就业方面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此,短期间内集中实现节能环保目标将会任重道远。
    再小的钢厂作为一家企业,设备投资和人员安置都会产生较多退出成本。“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携手地方政府及各部委加快制定有效的退出机制,到目前尚未解决。”国都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王招华同样谈出了自己的看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