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高速竞风流 青兰高速陕西境采风随感

2010-8-18 13: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七月夏日难得一个雨天,接好友陕西交通作协主席丁晨兄电话,邀我去青兰高速陕西境采风。让我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 
  驱车从西延高速北上,一路上过铜川、经黄陵。就到了有着陕北小江南美誉的富县。这里是青兰高速陕西境的项目管理处所在地。 
  青岛至兰州的高速路,陕西段东从黄河壶口起,经黄龙山到富县,再朝西经直罗镇,到子午岭下的秦直道遗址。 
  青兰高速是陕西高速公路三纵七横中的第二横,从陕北高原沟壑区穿过,是第一次穿越秦直道遗址的高速公路。让我感兴趣的是,这次采风之前正好看到了一则报道。在6月12日世界文化遗产日这一天,从苏州传来喜讯,在富县之西子午岭下的桦沟口开展的富县秦直道遗址考古项目,高票当选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可是陕北建国以来第一次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啊!据报载:“2009年,为配合国家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遗址陕西富县桦沟口段考古发掘,同时,还调查了富县以南的陕西黄陵、甘肃合水的直道。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也是首次发掘秦直道盘山道,在直道路面上发现有3个时代的20多道车辙,车辙两侧分布有较宽的路肩。对秦直道旁的同期建筑遗址的发掘也属首次。这为了解秦直道附属设施的分布和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而青兰高速公路建设方为了这次考古发掘,把原先设计好的路线北移,追加了一亿多元的投资,体现了交通建设者们高度的人文理念。他们说;“为了保护被称为中国最早高速公路的秦直道,花多少钱都值。” 
  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催发的这次秦直道抢救性考古发掘,使富县的秦直道遗址成为考古遗存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标志性路段,且开发利用价值也最大。700多公里的秦直道,途经富县这一段竟然达到了125公里,占秦直道全程的18%,为秦直道所经过的十余个县中路程最长、最典型的一段。这几个“最”充分说明了这次发掘的意义非凡。 
  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秦直道的考察研究是一波高过一波,但争议激烈,尤其是在秦直道走向上,竟有四、五种说法,而掩盖在这条路上令人难解的迷雾,也因这一次的考古发掘而被驱散。隐匿在荒山密林中的这条巨龙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中国人大教授王子今在点评时说: 
  “本次对秦直道富县桦沟口段进行的考古发掘,是对这条重要古代道路的第一次科学发掘。发掘以断代明确的出土资料否定了以为‘直道并非南北笔直,而推断其路线向西北迂回至于华池、定边,再东北折向乌审旗’的意见。对于路基结构、路面状况、护坡形式、排水系统等遗存的全面揭露和分析,充实了我们对于秦汉交通建设成就的认识。” 
  而这种论断也证明了《陕西古代交通史》上对秦直道走向的准确描述。与我同行的丁晨兄就是这本书的编撰者之一,他早在25年前就实地考察了富县车路梁段的秦直道遗址。这让我不由暗暗为他们当年的研究成果而喝彩。 
  秦直道始修于公元前212年,是与长城一样人类创造的伟大工程奇迹。《史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秦直道基本走向是南北直通,不绕大弯,起于林光宫(陕西淳化县)至于九原郡(内蒙古包头市西)。在陕西境是经子午岭的兴隆关进入陕西黄陵县西,再沿子午岭东侧的富县,志丹、安塞而上…… 
  而青兰高速与秦直道,于富县之西的子午岭东麓十字交汇,携手相拥,穿插而行,使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共同演奏了一段圆满优美的和谐之曲。 
  秦直道是秦王朝为防御匈奴修筑的一条军事专用高速路,而青兰高速也是一条国家级的战备公路。人们曾把位于陕北的长城比做盾,把秦直道比作刺向北方的一把剑。而这时我却想把长城比作一张强弓,把青兰高速比作一根劲弦,秦直道自然就成了一支搭在上边的长箭。弓张弦满,让秦直道这支神奇之箭,射向九天,震惊世界。 
  秦直道的历史到2010年正好是2222年,4个2组成的吉祥数,正应了今日考古发掘之成果。 
  秦直道射出的这一箭闪烁着二千多年光灿无比的辉煌。 
  秦直道一般宽30-40米,最宽处达60多米。沿子午岭迤逦而行,“是中国古代唯一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有盘龙卧虎之势。我以为陕北民歌中的“蟠龙卧虎高山顶” 
  这一句正是从秦直道获得灵感的。 
  发令修筑这条路的秦始皇,虽然没有等到修好秦直道,就在始皇三十年第五次出巡中崩于沙丘平台。死后,他的棺柩沿九原,行从直道返回咸阳,也算是魂游秦直道了。这条秦直道上曾经上演了多少或悲喜交集,或雄奇壮观的历史大戏。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唐宗北征,还有飞将军李广的铁甲骑,霍去病的汗血马,奔腾驰骋,都让人感慨万千。 
  《汉书》载:“秦为直道于天下……道广五十丈,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直道之丽至于此。”丁晨兄在《秦直道与高速公路》一文中说:“从这些文字中,人们不难想象‘秦直道’当年的独特的夯土技术和惊人成就。其道路的宽阔度和‘树以青松’,‘厚筑其外’已经有些接近我们今天的封闭式高速公路了。” 
  在富县桦沟口秦直道遗址发掘上,对五个盘山道之上下山、过河流的遗址发掘尤为引人关注。这也是能上榜“全国考古十大发现”的主要理由。另外,还有关卡遗址,路基路面的结构形式,排水系统,夯土护坡的遗存都十分珍贵。可以说:这里的每一片瓦,每一道车辙,每一双脚印,每一枚铜币、箭镞,每一个陶罐都隐藏有风云变幻、神秘莫测的传奇。 
  秦直道遗留下这么多神奇的惊人的筑路战果,也成为现代公路交通建设最为珍贵的遗产。 
  如今我真切地从青兰高速建设的现场中,感到了这种历史传承的血缘。丁晨兄文章中的“古代的秦直道和现代的高速公路,它们的共同处都是选线奇特,遇河架桥,高速推进,然而不同的是现代的高速公路,早已不再‘堑山堙谷’,遇山开挖,遇沟填平了,而是遇山凿洞,遇沟架高……”我深有同感。 
  在位于富县羊泉镇的青兰高速公路的第一大控制性工程的羊泉隧道工地,我感受到了这种遇山凿洞的更为科学,生态环保的时代进步。 
  羊泉隧道属于典型的陕北黄土隧道,且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含水量大,加上围岩状况差,下沉变形大,地面下陷个别地段达到1米,多次冒顶、涌泥、塌方,其艰苦程度难以想象。可就是这样,我们的筑路人发扬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在这个青兰线的咽喉工程上,不断取得突破,不让二千年前的秦直道专美于前。 
  在青兰高速的另一控制性工程,厢西堡互通式枢纽立交工地,更让我看到了现代高速建设发展,已不再是古人在修筑秦直道时主要以落后的人力开山填谷那种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野蛮原始的筑路方式。这不知伤残了多少民夫隶卒,像司马迁所感叹的“固轻百姓力矣”。而在青兰高速与秦直道交汇处的富县直罗镇八卦寺遗址旁就有个名为“杀人庄”的地方,据传企图逃亡的筑路人就是被拉到这里处斩的。而我们今天修建的青兰高速却是以以人为本的安全第一的零伤亡而让人称颂的。 
  这座规模宏大的厢西堡立交枢纽,不用堑山堙谷,而是以主线桥4座,匝道桥8座,以及涵洞30道,通道6座,来串接这黄土高塬的大沟大壑,让人感到了历史进步的飞跃。 
  想着秦直道遗址上发现的高规格的夯土护坡,还有富县桦沟口遗址发掘中心区发现的关卡遗址上,在位于地势险峻的要津之处,靠山有一面10余米高的堑山留存的横切面。都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而厢西堡也以一个占据一面山的高边坡挖方与秦直道上这些遗迹相映成辉。这面高边坡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及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列为典型示范工程。当我们采风团一行站在这雄奇的边坡下时,也为之振奋不已。而厢西堡这道高边坡,排水系统、绿化规格,无疑为陕北这干旱少雨的黄土地竖立起现代筑路人的一面丰碑。 
  《汉书》记载的秦直道“三丈而树”,“树以青松”。看来我们的老祖先修路时在路旁载树已成为一个传统。延续到清代时,还有左宗棠开发新疆,一路上在大道两侧广种柳树,而被称为“左公柳”美名传扬。 
  当然了,我们今天的高速公路更被称为绿色之路,路旁是一排排绿树,一丛丛灌木林,而在青兰线上,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一排排一行行的绿树,而是一条沿着公路展开的绿色林带,有些地方宽至10米以上,蔚为壮观。路未通树已载了。而厢西堡这面被称作生态样板的高护坡以绿色植物来装饰,坡面植草,平台植刺槐、云杉等适宜陕北气候的树种,形成一道翠屏一般的绿色景观,如同镶嵌在青兰高速路上一颗绿色宝石而熠熠闪光。可以说,今天的高速公路建设把古人的路旁载树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而令今人深感疑惑惊奇的是,秦人对秦直道路线的勘测极为精确,有学者猜测秦人掌握了指南针,还有什么《九章算术》中记载的勾股定理等一套测量方式。但我不以为然,我是宁可让其继续保持一种神秘状态的。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被列入2008年十大考古发现的陕西周公庙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上。说的是岐山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上的刻字细若发丝,需要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可辨认,真正的令人匪夷所思,无法解读。 
  还有更让人惊奇的是1997年在安徽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中,一件玉器上面的雕孔,竟然仅有0.017毫米,比头发丝还细,让现代的玉器加工工艺都望尘莫及。这可是在距今5300年前,人类还处于愚昧懵懂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呀!能在和田玉般坚硬的材质上完成,让我感到神工鬼斧的骇人。甚至还臆想着,5000年至8000年之前的地球上是否还产生过另一种文明呢?所以这千古之谜出现在秦直道上绝不止于此。不是有外国人就称中国的长城是外星人修筑的嘛! 
  秦直道很长的一段路都因为身处荒山僻岭,人迹罕至之地而不被人知,因而湮灭了二千多年。但正因为如此,才得以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类最早筑路史的,也是里程最长的文化含量最为丰富的遗存。秦直道沿线不但有西周、先秦的遗存。还有原始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2005年时任职宜君县武装部部长的龙建雄在考察秦直道遗址时,就在旬邑县大店村遗址上拣到两枚刻有文字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石铲,一枚上刻有三个清晰的“鸟”的形象,这可是比甲骨文还早千年的原始图形文字呀!并得到了文字专家刘凤君先生的鉴定。《三秦都市报》还为此发表了《“鸟”字比甲古文早千年》的文章。看来我们研究秦直道应该是跨年代、多学科、全方位的进行,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秦直道光照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2000多年前登上人类世界之巅的秦直道的伟大是至高无上的。青兰高速与秦直道在富县之西的子午岭下不期而遇,应该算是一种奇缘。我们今天的筑路人也正在创造新的世纪奇迹,他们决心让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攀登上世界领先的高度,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秦直道和当今的青兰高速代表了中国公路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各有各的风采、各领各的风骚,都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感动。这真是: 
  黄土高原彩云飘,“青兰”携手秦直道。 
  今古高速竞风流,沧桑巨变看今朝。 
  青兰高速陕西境建设不但催发了对秦直道遗址的考古发掘,还将让青兰高速与秦直道交汇之地的富县扬名天下。 
  过去富县人调侃说,富县名富而不富。偏僻的山区,更是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而今,走在全国前列的陕西“村村通公路”的农村路建设,肯定会让这交通基本靠走成为历史。 
  让富县人憋屈的还有他们的苹果得套洛川的牌子,煤炭得打黄陵的名号。而如今青兰高速与西延高速在富县交汇,让富县恢复了历史上五路咽喉的交通枢纽地位。而他们丰富的特产苹果和煤炭、石油,一定会因为高速路带来的便捷和信息灵通,而享誉九洲的。 
  说来也怪,就在青兰高速即将通车的2010年,富县以“鄜州圣果”的苹果品牌,赢得了“中国苹果二十强县”的称号,一下美名传中国了。 
  富县还是陕北首屈一指的文物大县,尤其是富县秦直道遗址和紧邻秦直道的被誉为陕北四大石窟,始凿于南北朝的石泓寺,这两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富县的古塔,在陕西也是第一流的。现在还遗存有八座古塔,其中在县城城西500米左右的开元寺塔,是一座千年唐塔,构造风格酷似西安的小雁塔。我在一本《中国古塔》的图册上看到,这开元寺塔在陕西篇中就排在西安闻名遐迩的大、小雁塔之后,位列第三。还有县城西北500米左右的富县塔,也是一座唐塔。塔下存有清代《重修准提庵碑记》上书:“俯视山水,豁然在目,啸风吟月,披襟选胜。”再就是秦直道旁的直罗镇柏山寺塔和八卦寺三塔,以及福严院塔。在陕北有“富县归来不看塔”的民颜。 
  富县不光塔有名,还有号称“天下第一古钟”的国家一级文物宝室寺铜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639年)。比西安碑林天下闻名的唐代景云钟还早82年,现悬挂在富县城太和山钟亭。 
  另外,西安的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那座被置放在小雁塔的高3.55米,重达8000多公斤,为金代铸造8000多年的古钟,铭文记载:铸造于富县的阳务村。看来富县不光有中国最古老的钟,还是中国最重的8000多公斤的“雁塔晨钟”铸造地呢? 
  但我在西安问了很多人,问他们知道不知道“天下第一钟”和“富县归来不看塔”这句话,可都说不上来。看来是由于闭塞,缺少宣传而鲜为人知了。我想,随着青兰高速路的开通,秦直道遗址的发掘考古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必然会掀起一场超强的信息传播,藏在这黄土高原深处人未知的神秘国宝,一定会乘着这股东风而全省闻名,全国闻名的。 
  富县古称鄜州,曾经是富甲一方,素有“陕北小关中”之誉的绿香怡人,阔野平畴的富庶之地。唐代的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就曾在贞观十三年任过鄜州的总督。唐代诗人韦庄曾以诗赞美鄜州:“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而诗圣杜甫曾从奉先县(蒲城县)携妻儿逃亡鄜州。除过要远避安史之乱外,还因为鄜州比奉先县富足一些。因为杜甫的幼子就是在安史之乱前饿死在奉先县的。杜甫在鄜州曾经写下数十首诗,著名的有《羌村三首》《北征》和《月夜》。如今鄜州改名富县,所以有人称鄜州只活在杜甫的诗里了。因为《月夜》头一句就是“今夜鄜州月” ,想来,让人惆怅。 
  秦直道两侧发现北魏到唐、五代的石窟、佛塔数十处,证明了秦直道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而富县现存的8个古塔,20个石窟,都是佛教的遗迹,且都是和秦直道密切相关。 
  而就在今年3月份,还是因为青兰高速公路建设,考古人员在富县张村驿镇的广家寨村的一次抢救性发掘中,出土了300多件南北朝至宋代的佛教石刻造像残块。数量巨大,为陕西考古发掘佛教造像出土最多的一次。奇异的是出土的寺院遗址,历代志书均未见记载,当地人传说寺院名为“广仁寺”或“广年寺”。考古专家则称为广家寨寺院遗址。这些造像碑上有“大魏大统十五年”、“天和六年”、“开皇三年”等纪年字样。十分罕见的是三件隋代佛像竟然有红绿彩绘,又一次为秦直道对佛教在陕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资料。 
  秦直道富县段遗址的考古发掘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当然包括下一步和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一样,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在富县建立秦直道遗址博物馆而占得先机。因为这里才是秦直道最典型最具样本意义也最权威的遗存地。 
  秦直道途经富县,正好行程一半,承接两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汉代在富县之西置直路县。“直道”与“直路”意思一致,这是秦直道上唯一以直路命名的县,其用意不言而喻。 
  另外秦直道穿越的子午岭,在富县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以在建一座秦直道遗址博物馆外还可以建设一个自然与人文双重遗产的子午岭秦直道国家遗址森林公园。这种资源优势的集合富县得天独厚。 
  一道彩虹天上来,光灿夺目惊世殊。 
  青兰高速陕西境的通车,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尤其是为处于新的交通枢纽中心地位的富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愿勤劳智慧的富县人,焕发青春,追求卓越,借助秦直道和青兰高速这尽显风流的今古高速路,在新的世纪征程中,把富县建设成为一座闪烁着历史璀璨光芒的现代化的明星之城。 
  2010年8月14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