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流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

2010-7-24 13: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李卫卫
    6月初,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正式公布。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为 《纲要》)自公布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与此同时,为了使《纲要》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也都掀起了一场贯彻落实《纲要》的高潮。
    而具体到物流行业,人才问题一直是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贯彻落实《规划》,无疑将会为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消除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障碍。因此,对于《纲要》公布,物流界人士都感到欢欣鼓舞。
    本期,我们就对《纲要》中的部分亮点进行解读,并期待其能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带来新气象。
    亮点一: “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同时还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既要保证这些重点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才结构也要趋于合理。
    而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又跻身国家十大调整与振兴产业之列,其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性日渐提升、发展迅猛的行业,却一直未能摆脱人才瓶颈带来的种种限制。
    作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缺口已高达600多万。而且,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未来物流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邬跃看来,物流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位于顶端的是一些从事规划、咨询、研究等复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次是生产企业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再就是位于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他认为,从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来看,三种层次都存在不足。
    而除了人才数量的整体不足,物流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也令人堪忧。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则占50%。在庞大的一线操作人员中,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农民工的数量甚众。而物流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更是极度缺乏。
    专家认为,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其中提出的开展需求预测,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大规模开展专门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等一些重要举措也将逐渐被落到实处,这可以让广大院校和培训机构,对于物流人才的供需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借此调整培养和培训方向,使人才供给更加切合行业需求,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物流行业人才供给不足和结构错位的现状。
    亮点二: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纲要》中提出: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其中高技能人才也位列其中。对于物流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据统计,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中,超过80%都是操作类人员,他们遍布搬运、仓储、装卸等基层岗位。而在这些岗位中,拥有相关专业学历的比例不足20%。物流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校长杨帆表示,对于《纲要》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的部分印象深刻。这其中,又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这一举措的感触为最深。
    在他看来,职业技能竞赛在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到今年,北京市的中职物流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通过比赛,不但加强了院校间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比赛的逐年推进,比赛项目的扩展,参赛院校数量的逐年增多,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杨帆说。
    他认为,通过举办技能竞赛,一方面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更加贴近行业岗位的需求,更加贴近中职的培养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使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往单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逐步向实训等实践教学为主的方向上转变。所以,围绕着技能比赛这根“指挥棒”,有效的促进了广大的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尝试。
    而此次,《纲要》明确将“开展技能竞赛”列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举措中,也利于将这种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其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亮点三: “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考虑到当前人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纲要》还提出了十项重大政策,力求通过政策,推动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人才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这些政策中,“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要内容被单独列出,并明确提出:“要建立政策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具体到物流行业,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物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瓶颈。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院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等,都滞后于企业需求,甚至与之脱节。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将产学研三者进行结合。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2家单位获得了由中国物流学会颁布的“产学研基地”称号。这其中,企业和园区有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有40家。可以说,物流行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接下来,如何通过产学研结合的进一步深化,来加快物流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产学研结合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出人才。一方面要出一些实践能力过硬,上岗就能操作的基层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出一批懂战略、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能够对物流专业学科建设作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的作用,多集中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而《纲要》同时还提出,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也就意味着,随着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产学研面临的很多难题,将可能得有效的解决。一些国内外重大课题的立项和进行,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将为我国高层次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