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信息服务有了“指南针”
2010-7-24 10: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日前,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重庆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项目研究人员通过对国外内河航运信息化的系统调研,结合国内内河航运发展实际,明确了中国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的总体定位、目标、内容及服务体系,重点研究制定了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框架、信息服务规范、关键技术标准(草案),开发了三峡—重庆“一站式”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并进行了示范应用。 该项目的总技术负责人,来自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的罗本成博士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是将国外 ‘信息共享、服务协同’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国内,探讨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内河航运信息服务运作方法及管理模式,为业内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的发展与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发展思路。”
明确信息流向 指导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据介绍,该项目首先提出了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框架。从宏观层面,定义了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用户构成与服务体系,为内河航运信息服务实施描绘了蓝图;从具体技术层面,明确了内河航运信息服务数据交换体系及信息流程,为航运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共享协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罗本成介绍说,通过界定内河航运信息用户需求及用户服务的主要目的,进一步明确内河航运信息服务流程及信息流向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弄清楚为谁服务、谁来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哪些、服务标准是什么、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是什么。
据介绍,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牵涉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水上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监管信息服务、航道信息服务、运输物流信息服务、安全应急服务、过闸调度信息服务等等;所面向的用户也有很多,有港航管理部门、港口企业、船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和社会公众等等。为满足多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有机互联,明确信息流向是什么、信息资源的如何整合与共享需要研究清楚。在该项目中,科研人员将信息按属性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各种信息服务的主体和受体,建立了信息资源交换目录体系,可直接指导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让系统中的“静态”的数据变成“流动”的信息,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制定技术标准 开发示范应用平台
统一的技术标准是系统无缝衔接、信息无障碍流通与共享的前提。在这方面,该项目制定两个技术标准,分别是内河船舶电子报文标准和航行通(警)告标准。其中,船舶电子报文标准,可为船舶签证、报港、过闸申报等形成统一的流程和规范,便于内河航运相关方能够得到准确、及时、标准的水上船舶动态信息,实现干—支联动。关于航行通(警)告标准方面,罗本成告诉记者,现在的航行通(警)告主要通过报纸媒体、水上VHF电台、网站及各个港口、锚地、闸口的大屏幕来进行通报。通报方式虽然多样,但通报内容和格式却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发布信息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而且信息通报也没有形成个性化服务。该项目中制定的航行通(警)告标准,明确了航行通(警)告信息的内容、格式及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流程,为内河航行通(警)告的规范发布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于以上信息流程、技术标准的一系列研究,项目组开发了“基于网络、面向服务、流程驱动”的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支撑平台。罗本成告诉记者,开发该平台的目的是对整个内河航运系统的共享数据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一个对航运信息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传输、发布等管理服务的综合数据库系统,为各地航运信息子系统的整合与共享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对各个子系统有机地整合,从整体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面向行业实现“一站式”航运信息服务。该平台经过实践检验,完全可以实现航运数据汇集(抽取)、数据存储、数据交换与共享,能达到综合利用各种信息以增强管理决策和信息服务的能力,能实现面向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在重庆—三峡航段开展了示范应用。
据介绍,内河航运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不只是技术问题,还有机制、体制等问题。该项目所研究的成果,是基于信息共享、服务协同的基础上,提出的“通道式”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给出了内河航运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方向。从三峡—重庆航段的示范应用效果来看,通过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及其支撑平台建设,可有效打破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格局,实现跨区域的航运数据交换与共享,充分满足各方对航运信息的需求,可以有效地促进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新气象。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