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异常波动有物流不畅等因素推动
2010-6-9 0: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程国强
在今年通胀预期日益增强的形势下,国内粮价走势也出现新的动向。前期因西南严重干旱导致大米价格明显上涨,近期玉米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呈快速上涨势头。国内市场粮价看涨预期正日益强化。其中,既有主产区减产的市场效应、国家托市调控的政策效应,也有物流不畅等因素的推动。粮食物流不畅,主销区供给相对紧张。目前导致粮食物流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前东北产区粮食入关到南方销区的铁路运力紧张,不足需求的20%;二是中央储备粮跨省移库占用运力一半以上。据了解,到北方港口的铁路粮食专用运输车5000辆,其中跨省移库占用3000辆,挤占了正常的市场粮食运力,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紧张局面。运力紧张导致南方销区供货不及时,部分企业担心拿不到粮食而产生恐慌心理,加剧了价格波动,推动阶段性、区域性粮价走高。
从目前的形势看,单一的调控措施已经难以形成有效的平抑机制,必须进一步采取打组合拳、多措并举的综合调控措施。
第一,加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建议进一步增加中央临时储备玉米对广东、福建、四川等销区以及主产区的市场投放量,平抑玉米价格异常波动。对粮食深加工企业采取结构性调控措施,避免其争夺粮源而抬高粮价。
第二,增加铁路运力,确保出关粮食物流顺畅。建议铁道部门增加对东北产区粮食外运运力,使产区粮食能够及时、足量发运到销区。对中央储备粮跨省移库另外安排专门的铁路运输计划,不占用正常市场运力,切实保证产区粮食出关的有效运力。
第三,及时调整和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严令参与托市收购的企业不得囤积粮食、待价而沽,防止托市调控措施对粮价波动推波助澜。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既要有效支撑价格合理回升,也要防止产生过度调控效应;不仅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要确保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建议今后继续实行以中储粮公司为执行主体的临时收储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启动和退出规程,形成托市收购与平抑价格互为一体的调控机制。
第四,加强进口调控,及早防范国外玉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要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着力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