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疯子”的物流推拿术
2010-6-9 0: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曹亚慧
从4月下旬开始,绿豆、籼稻、梗稻、玉米等杂粮价格持续明显上涨。重庆、广西、广东等地的一些市场,绿豆价格从年初起节节攀升,现在已达每公斤18~20元,“比猪肉还贵。”这是许多市民的第一反应。
众所周知,此轮粮食涨价受天气致供求关系失衡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影响较多,而大众未必知道的炒粮人,插足脆弱的粮食流通环节,发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供应等问题更不可忽视。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但要从供应链上保障粮食安全,要走的路还很长。
暗控流通
5月,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粮食收购价格上升较多,价格水平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以东北的玉米价格为例,去年同期1540~1560元(每吨,下同),今年1800~1850元,相比去年上涨300元左右。
“出现如此大幅的价差,是因为自然灾害,使粮食贸易商看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粮源紧缺,粮企高价竞购。目前,东北市场粮源紧缺,多数粮源掌握在加工企业手中,市场需求增大与供应紧张共同托高粮价。”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货运处初宗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中国大豆网稻米分析师李惊涛分析认为:“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没粮,粮源被企业和大集团控制,他们看好后市粮食价格,所以入市采购比较积极,把粮源控制之后,市场上其他粮源较少,没粮的企业仍然在积极采购,推高了粮价。”
“粮价之所以非理性上涨,这其中有炒作成分,不排除有部分企业或商家挤入粮食流通中,放大涨价效应。”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洪涛给出这样的观点。
记者了解到,国家给粮食外运企业每吨70元补贴,支持“北粮南运”,这过程中有某些企业,大量收购粮食转运出去,以此获得补贴款。更有部分小企业也在大量采购粮食,并且以“顶名头”(小企业借一些国家补贴企业的名进行“北粮南运”)的方式获得国家补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粮食物流企业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玉米为例,从东北地区以1760元收购,运到大连港1960元,运到南方2100元,尽管中间,每吨差价只有200元,但是东北有的粮库一年有近10万吨的转运量,再加上政府补贴部分,那么其中的利益是很可观的。
尽管发改委强调国家拥有足够的粮源调控市场,可确保国内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但发改委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国际市场粮价仍将低位波动。由于全球流动性较大,国际投机资金投向粮食等前期炒作相对较弱的大宗初级产品市场的可能性增大。
初宗军向记者透露,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农民不是直接交售中央储备粮,而是大部分小粮食企业从农民手中直接购粮,再加价转卖给其他大企业,这些大大小小的粮食企业成千上万家。
所以有专家指出,粮食流通企业弱散,导致流通环节过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物流成本高,加长了粮食供应链,也给了炒粮者投机机会;加之某些企业阻断流通环节等等多重因素的叠加,造成粮价持续走高。
信息烟幕
“供求关系失衡,炒家就可能下手。”洪涛明确地指出。此前,西南受旱灾影响地区粮价上涨,但市场上却受到灾害减产消息无形放大的因素影响,进而间接诱导粮价非理性趋高。事实上,西南地区粮食产量仅占全国的15%。
洪涛认为,供需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供给方不知道需求方的实际需求,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供需脱节。此前(2008年、2009年)因为连年丰产,粮食供给过剩,全国储备粮近2000亿公斤,占需求量的40%,远超世界粮食储备额的水平。储备供应大于需求,农户就减种了,今年供给短期内不上来,商家乘机释放供应紧张的信息烟幕弹而炒高粮价。
此外,绿豆、玉米、粳米等杂粮,这些经济作物属于小品种、产量小、交易量小,产地相对集中。如果产品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全国性的产品短缺,中间商会借全国性货源短缺的机会对流通环节中某个地方的货源进行垄断,垄断之后便可以进行抬价。
针对这一现象,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下一步要把握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的规律,完善价格信息系统,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资金流向、库存变动等具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及时上报,坚决预防和制止“游资”投机炒作。
从近两年粮食供需变化异常情况来看,信息体系不健全、市场布局不合理则是主要原因。此外,我国粮食流通体系的市场化运作差,缺乏必要的集中统一、规范、合理的粮食流通市场。全国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南方与北方、省与省之间、省与市之间彼此封闭、信息不畅,粮食生产与外运衔接不够,且受到各自为政的粮食流通体系和部门影响。
同时,缺少价格调节基金,支持价格监测、信息发布、粮食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给了一些企业炒作的可乘之机,无形中提高了流通成本,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处于不利的地位。
综合应对
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国家大力投入储备库建设,在销区粮食价格涨幅超过一定范围情况下,国家会及时向市场投放储备粮,以稳定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国家粮食储备库曾由于监管不利,出现过大量亏库现象。原因是一些粮库虽然享受国家部分补贴,但是这些钱也仅仅用于粮库的基础设施维护,而国家的粮食储备库很多,照顾不过来。因此,粮库要养活员工,也要自己盈利,粮食价格高的时候,把储备粮转卖,等新粮下来再用新粮补库,是常有的事情。粮库亏库,不能及时救市和平抑市场价格,也就难以及时稳定市场。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国家储备库养库难尚且如此,由于有大部分小粮食企业的存在,这些小粮企,仓储等基础设施缺乏,粮食仓储能力严重不足,部分仓容老化陈旧,破损问题严重;仓储设施不配套,整体功能不完善;专业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物流通道建设等方面不足,不足以支撑粮食的调配和流通。
此外,粮食主产区加工业发展滞后。东北地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组织化程度低,原粮深加工率低,大量原粮外销不仅造成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而且加大了铁路运输压力。
粮价的高涨跟国内粮食企业的散弱局面有关,这需要国家推进粮食流通市场整合,压缩粮食流通链条,减少购销环节,从而降低粮食物流成本。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当广开投资门路,尤其是打破行业垄断,让民间资本流向生产和流通的实体经济领域。在农副产品上也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创立各种投资基金,建立批发市场等物流基础设施。
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也是改变目前全国性粮食供需失衡的一个重要对策。我国粮食跨省区运输主要依赖铁路运输,而铁路运力紧张也让粮食物流主渠道不稳定,也造成区域的供需问题。因此,需要农业、商业、交通等相关主管部门综合协同,建立稳定而多元化的粮食物流渠道,尤其强化水运及多式联运等。
此外,农产品期货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竞争,交易所收费都近似垄断收费。运输、仓储、质量检验、包装、手续费等归总,一吨大豆的交割费用高达150元。”一位业内人士感叹道。近几年兴起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迅猛,各地涌现多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所,“准期货”成为监管边上的游离者。随着现有市场体系和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限制囤积居奇,避免过度投机、过度的市场垄断,完全可以将农产品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
洪涛则提出了一些个人忧虑,要防范一些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或产品集散中心,进行玉米、大豆、稻米等农产品的“准期货”投机,投机过度造成价格上涨会放大投机效应,造成市场混乱。这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农产品交易所对此类投机现象进行监管。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