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

2010-6-26 2: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陈广丽 通讯员 何文彬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我国港口进出口严重受创。两年来,虽然在政府的大力协调下,开始有回暖迹象,但整体状况依旧不容乐观。然而,在过去的2009年,厦门港的不凡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11亿吨,成为海西首个亿吨大港!这与厦门市先后投入103亿元巨资,着力推进厦门港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建设以及创新通关模式等重大举措,密不可分。跻身国内亿吨大港之后的厦门港,未来将更有望跃升为国内西部内陆省份的“出海口”乃至国际中转枢纽港。
    6月8日上午,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厦门主持召开了有福建省领导张昌平、于伟国、叶双瑜、张志南,厦门市市长刘赐贵,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市长陈冬,福建省直有关部门和口岸通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厦门港发展专题会议。黄小晶省长在会上首先肯定了厦门港2009年的发展,强调要在新形势下立足全局,解放思想,遵循规律,着力突破,加快将厦门港打造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
    会议认为,根据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大力推进厦门湾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实现湾内港区名称、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引航的“六统一”,有力推动厦门港的发展和发挥在海西港口群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议围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厦门港的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健全集疏运体系、优化航线航班、培育航运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黄小晶强调,要按照省委书记孙春兰同志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推进资源整合中提高竞争力的要求,在最近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切实推进福建省港口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要立足海西港口群提升和厦门、漳州共同发展的全局,突出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差距,着力突破,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建设“三个一流”——一流设施、一流团队、一流港口。会议还确定了具体推进厦门港建设的“六要”措施。一要推进港口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形成统一的港口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体系;二要有效分工,充分发挥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港口功能,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要强化大通关机制,加快电子通关建设,提高口岸部门联动水平;四要完善港口服务,学习先进港口的经验,提高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五要降低港口费用,在口岸、航运、港口、物流等方面给予配套扶持,提高港口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六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覆盖生产、流通、仓储、运输的一条龙服务,增强厦门港的辐射带动能力。此次会议为厦门港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深远。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内陆地区企业顺利从厦门港进出,将厦门港打造成内陆省份“出海口”,厦门海关已和中西部等地区的海关建立合作机制,开通“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2009年厦门海关验放通过该模式通关的货物达240.2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11.8%。目前,南昌、武汉、长沙、贵阳、银川、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西宁、昆明等22个海关所辖企业均可通过该模式从厦门港进出口,范围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诸多10万吨级码头的陆续建成和投产,厦门港的“胃口”正越来越大,已经积极着手将厦门货源腹地进一步拓展延伸至福建西北部、江西、湖南,乃至中西部,厦门港迈向国际枢纽港的步伐必将更加稳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