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

2010-6-26 1: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五、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措施 
  湖北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湖北经济发展主轴,引领全省和中部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长江流域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聚集能力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一)坚持交通先行,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不畅是制约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最大的“瓶颈”。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以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建设长江中游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快速大通道,加速开发“黄金水道”水运资源。
  1.大力加强长江航运建设。一是加强港口建设,提高水陆运枢纽能力。加大投入,推进武汉新港建设,打造长江中游水运枢纽;加快宜昌、荆州、黄石等主要港口和19个重要港口的配套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湖北港口群。二是加强航道建设,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按照“畅通长江中游、渠化整治汉江、打通江汉运河”思路,建设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千吨级航道圈。三是加强保障工程建设,提高航运服务能力。建立具有湖北优势的集装箱、煤炭、矿石、石油化工、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船舶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公水联运等运输方式;建立统一的长江航运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加快建设“数字长江”。
  2.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一是借鉴江苏经验,加快建设沿江快速大通道,与出省快速通道相连接,实现沿江县县通高速并互联成网,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畅通全国、快速高效的路网体系。二是打造四大交通枢纽(武汉、宜昌、荆州、黄石)。三是加强航空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筹划建设武汉国际货运机场。
  3.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武汉新港及其四大配套物流园区(钢材、商贸、煤炭、粮食)建设;二是加快武汉空港、武汉保税区物流中心建设;三是将宜昌建设成为辐射鄂西、连接川渝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坚持产业聚集,发展沿江现代产业密集带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是全面提高湖北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汽车产业:以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7家整车企业为龙头,促进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将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用轿车生产基地、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钢铁产业:以武钢、鄂钢、新冶钢为龙头,继续建设鄂东钢铁工业走廊。把武钢建成国际一流钢铁、全球最大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汽车板材生产基地,支持新冶钢建成全国重要齿轮钢、轴承钢等特种生产基地。石油化工产业:以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为契机、延长产业链,将武汉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宜化、兴化等企业为龙头,壮大磷化工产业集群,将宜昌建成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以宜化、沙隆达、葛化等企业为龙头,促进盐化工产业发展;以楚源化工为龙头,促进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化发展。装备制造业: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将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重型机床设备制造基地、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基地。船舶工业:重点扶持黄冈、鄂州、武汉、宜昌沿江聚集区的发展,积极推进组建船舶工业集团,把沿江走廊建设成为全国中小型特种船舶设计制造、船舶配件制造和船舶出口产品制造基地。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产业载体,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以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抓手,加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发和利用,实现生物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3.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沿江商贸走廊:加快商贸、期货市场发展步伐,促进湖北省物流、人流、信息流与发达地区的对接。建设沿江旅游带:整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都市旅游圈的资源和品牌,打造旅游强省。突破性发展沿江物流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功能及沿江公路、铁路的运输功能,加快物流货运站点、码头、园区和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传统仓储运输、流通企业加快转型,大力发展沿江要素市场。
  4.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纺织业:引导纺织企业向荆州、咸宁等棉麻产区集聚,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服装制造业:以美尔雅、爱帝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将鄂东服装产业走廊建成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烟草制造业:以湖北中烟集团为龙头,进一步提高烟草制造业规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坚持城市带动,建设沿江城市连绵带
  1.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两型”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布局、城乡建设、区域市场建设、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进程,大力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建设以宜昌、荆州为支撑的城市群,充分发挥两个城市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服务功能、辐射功能、带动功能。
  2.大力提升沿江城市功能。以沿江中心城区县域为核心,拓展长江两岸城镇空间,形成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沿江城市连绵带。
  3.加强中心城市与小城市协作互动。以长江水运为纽带,破除行政区划等体制障碍,加强沿江城市经济合作,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使沿江城市带形成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活跃、要素流动更加频繁的城市经济体。
  (四)坚持保护优先,打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典型示范带
  1.科学布局临水产业,有序利用水资源。推动临水产业集约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致性。有序布设耗水企业,根据沿江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实施差别政策,以控制产业不合理发展对沿江环境造成危害。加快淘汰小造纸、小印染、小水泥、小火电等落后产能,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促进沿江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发展节水型工业。加快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3.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处理能力。抓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和沿江城市的废水危险物品的处理,加强流域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类污染物收集和处理率,杜绝有毒有害物向长江排放。
  4.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施行排污权交易制度、邻域污染双向补偿制度。积极争取国家研究制定长江流域下游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调节、产业扶持等生态补偿标准和办法,通过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管理以及相关利益方广泛参与,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重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完善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网体系。加强湿地保护,切实贯彻落实长江禁渔期制度。继续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建立沿江绿色走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五)坚持开放先导战略,进一步扩大沿江对外开放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建设一批事关全省开放大局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相关物流配套设施,发展水陆空多种联运方式,把武汉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
  2.坚持园区突破,加强发展外向型经济。按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开发集约、服务创新”的要求,加大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开发力度,使开发区成为沿江区域对外开放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
  3.加强对外联合与协作。发挥居中优势,变“东西夹击”为“东引西联”。一方面,要成为长三角的后方基地和纵深腹地,依托黄金水道主动承接上海、江浙的产业转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成为长江上游地区走出去的桥头堡,借助产品“西进东出”的机会发展自己。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建立沪、宁、汉、渝等中心城市多边或双边高层对话和议事机制、合作协调机制,定期举办经贸科技活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