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方向趋于“维稳”

2010-6-15 11: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智库人士透露,随着时间进入6月,中国政治踏入传统的维稳时期,加上先后出现的欧债、通胀等国内外复杂问题,宏观调控的政策方向预期6月将以维稳为主调,推出重大财经政策的可能性低。

  中央智囊机构最新传出的消息指出,领导层认定,目前形势变化错综复杂,政策把握难度加大,需要保持冷静应对,目前不是推出金融、财政等重大宏调措施的最佳时机。在维稳的基本要求下,中央可能的政策走向是既要遏制恶性通胀出现,又要防止经济二次探底。现在高层更关注经济变化,并下令相关的统计部门、经济预测部门、主管机关和综合调控部门,增加提出统计和预测报告的频率及速度。

  5月全国经济走势的初步监测数据,显示出“有上有下”的两极化趋势;进出口、工业生产、投资等数据仍有下降表现,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热度正在降温。然而,消费物价指数(CPI)仍偏高,5月年增率可能仍在3%以上,预期6月物价还有继续上涨趋势。

  另外,欧洲主权债务风波仍可能拖累全球经济,是否会引发第二次金融风暴,国际社会仍有争议,但中央智囊机构基本判断,中国经济持续波动和大幅下滑的可能性,目前仍无法完全排除。基于这些因素,高层在把握经济走势、力图维稳的同时,也要求各主要智库加强研究,提供决策参考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出访日本时表示,中国必须维持货币在合理水平,并控制通胀,现在谈退出救市政策为时过早。温家宝表示,对外贸易要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将是漫长且困难的过程,需要时间来达成。他未直接提到人民币,但从他对外贸的保守展望来看,原因可能是中方看出过快让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的危险,包括对出口产业的冲击在内。“有人问,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双底吗?我认为无法完全肯定,必须密切观察,并且预防出现双底。”

  温家宝提到,尽管中共官方实行扩张财政政策,但必须注意近几个月出现的通胀压力,今年维持通胀率在3%以内,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且中方将维持房价在一定区间。“我们必须控制通胀,且维持货币在合理水平。”

  新一轮税改提速

  在当前中国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税制改革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逐步推行房产税改革、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当前市场关注着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提速。

  新华网分析文章指出,在去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等一系列税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涉及六大税种,除了资源税、房产税和环境税,还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消费税制度。

  “2010年要推进的六大税制改革,实质上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深化和延伸。”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2003年举行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原则。从这一年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中国,将税收调控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国迎接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的举行,掀起了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在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也迎合了这一需求。在六大税制改革中,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的推进,意味着未来税收将在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日前已决定在新疆率先启动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基本方向的确定,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今年税制改革重点还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对此,专家们表示,这一改革是在近年来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和房产税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市建设和教育发展,公平税收负担的一项改革。

  原料成本上升诱发日用品行业涨价潮

  受原材料、运输及人力成本等持续上升的影响,近期奶制品、面包等食品,日用纸张、茶叶、棉布等多种日常生活用品悄然涨价。经济学家指出,尽管近期通胀呈趋缓形势,但前期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快速上涨,不仅令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苦不堪言,更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日用品价格产生拉动作用。

  中信证券分析师刘雁群分析说,今年以来PPI快速上涨,4月同比上涨6.8%,5月预计将达到7%左右。原材料价格上涨令产品成本增加,油价上涨增加运输成本,而近几月来内地人员工资亦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企业面临成本压力,而最终将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

  与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涨价闹得沸沸扬扬不同,近期生活用品的涨价显得有些悄无声息。据《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报道,近期国内棉价连连走高,棉花价格指数显示,标准棉的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不到1.5万元/吨上涨至5月的17289元/吨,而去年初标准棉的价格仅为10966元/吨,从去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逼近60%。目前国内商场里的服装品牌今年价格普遍上涨10%~15%,而不少出口服装企业只是将订单价格微调3%~5%,远远低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幅度。

  棉价连连走高,受冲击最大的不是棉纺厂,反而是下游的服装企业,因海外采购商不能接受涨价,目前的成本压力均由国内服装企业承担。“棉价疯掉了。”镇江维科棉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艳军表示,目前部分棉花价格已逼近1.8万元/吨,比去年初时涨了将近20%。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朱素君表示,现阶段正进入生产高峰期,一些面料商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并非出口市场强势反弹,而是内外销服装现都进入秋冬季订单生产的高峰期,不少国内原创服装品牌都在与外销订单争夺原材料渠道及生产线等。

  而乳制品价格上涨的苗头早在3月即已显露,近期内地部分卖场收到雅培、多美滋等国外品牌奶粉涨价约一成的提价通知。国内奶粉企业大多暂未调价,但企业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成本上涨的压力。光明乳业公关部经理龚妍奇表示,国内原材料价格确实在上涨,不仅是原材料,整个产业链的价格都在上涨,比如能源价格、运输价格等。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监测报告称,乳制品价格上涨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原料奶供应紧张;二是奶粉消费增长较快;三是成本上涨,玉米、苜蓿等价格上涨,增加原料奶生产成本。

  另外,受国际纸浆、甘蔗渣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活用纸近期亦开始提价。占据生活用纸15%市场份额的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已将其产品提价10%。

  多家上市食品企业在财报中亦都提到,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毛利受压,酝酿涨价。康师傅称,一季度该集团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大部分出现双位数升幅,其中方便面主要原料棕榈油成本比去年上涨30%,饮品主要原料PET胶粒及糖价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0%及50%以上。另外,除了原材料成本增长,人工成本也在上涨。

  由于主要原材料三七、板蓝根等价格飙升,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广宏坦言,该公司已逼近了“死扛”边缘。以白云山和黄的两大主打产品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颗粒为例计算,两个品种年销售都在5亿元以上,其中,涨价后,复方丹参片中仅三七一项,成本增加约1亿元;而板蓝根颗粒中,除去主要原材料板蓝根上涨,增加口服舒适度的白糖也涨幅明显,每吨单价甚至已从原有的3000元升至6000元左右。

  总工会急令全力推动外企民企组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上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全力推动在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通知》还强调,提高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

  《通知》强调,企业工会要大力推动《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健全维权机制,加大维权力度,提高维权实效。要突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资标准,提高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要大力推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不断推动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努力遏制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知》指出,要督促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企业工会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兴趣相同的职工开展专题小组活动,广泛组织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工会活动,增加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感情沟通。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反映职工意愿。要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应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报告,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上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闻世震、吴晓灵率领调研组兵分两路,分别选取东、中、西部地区的省市进行密集调研。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分别展开调研。随着调研推进,由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已接近完成。全国人大财经委说,改革方案将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着力点。有委员就建议,让加薪给员工的企业少交点税。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5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62.7%,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在各单项指数中,除存货指数出现小幅上升外,其余主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而汇丰发布的中国服务业指数降至56.4,为12个月以来最小值,表明调查期内经营活动的增长动力持续减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称,5月份非制造业PMI保持高位,尤以零售业和房屋及土木工程建筑业最为明显,指数达到74%以上。房地产行业新订单指数出现回落,反映目前市场处于观望期,对国务院出台的房地产新政反应较敏感。

  他表示,当月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呈现双回落,这是4个月以来首次回落,是否预示未来通胀预期的压力会有所减弱,还要看今后两个月的变化趋势。

  此外,汇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汇丰中国服务业指数略降至56.4,为12个月以来最小值。

  调查显示,5月接获的新业务量继续上升,但已回落至一年以来最低位。新业务增长的受访企业普遍把原因归结为市场需求上升,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前景向好,令消费者增加非必要支出的意愿增强。

  调查显示,截至5月,服务业平均投入成本已经连续7个月上扬,但5月成本涨幅回落至2009年11月以来最低位;收费价格继续提高,且提价幅度为3个月以来最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围绕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政府近期实施的紧缩措施令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他表示,今年余下时间的经济增速会较第一季度放缓,但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他表示,政府希望今年经济增速达到9%或10%,不过已经不再把高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