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风雨中攻坚震中路网 4条公路今年通车

2010-5-6 10: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4月27日,汶川的高山峡谷里依然寒气逼人。 
  映秀至卧龙公路南华隧道出口处挂着对联:机声炮声声声悦耳,晴天雨天天天创新。一路行来,处处可见车辆来往、机器轰鸣的公路建设场面。 
  集中攻坚,全力以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映秀至卧龙、卧龙至日隆、汶川至川主寺、汶川至马尔康公路建设工地,上万建设者正努力重造震中生命网,勇闯保安全、保进度、保质量、保环保、保通畅新路子。 
  “卧日路、川汶路、汶马路将在今年10月通车,映卧路年底形成通车能力。”四川兴蜀公路公司总经理曾宇信心满满。 
  兴蜀公司仅是一面镜子,衬托出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在非常时期集中攻坚的决心和毅力。 
  保安全 
  1.5%的安全专项资金是硬杠子 
  沿渔子溪上行,河道两边的山依然有累累伤痕,道路施工的边网,被砸得东倒西歪。为避让地质灾害,汶马路汶川到理县段,新公路一会儿跨河绕到对岸,一会儿又绕回原路基。 
  兴蜀公司作为业主承建的4条灾后重建公路卧日、川汶、汶马、映卧路,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区,施工环境异常恶劣。 
  “我们是海陆空待遇。”兴蜀公司映卧路代表处副处长阳江林幽默地形容施工环境:空中有飞石,路上有泥石流,脚下的河道要涨洪水,一年中有200多个下雨天……堪称“地质灾害大全”。 
  映卧路K33―34处,600米的道路让人谈虎色变:挖掘手被吓跑了好几拨,施工时,对面平台上还得站几个人拿着望远镜看山上的飞石;汶马路杂谷脑河水夜里突然暴涨,机器被冲下河,工人紧抱着大树才得以逃生;4月下旬,松潘还在下着茫茫大雪,施工无法展开…… 
  在这样的环境里,施工安全最让人揪心。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大伙上了工地,一干就是一年多,卧日路代表处副处长陈昕还带着新婚妻子住进了工地板房。不是胆子大,而是创新性的安全措施保护着大家。 
  制度上,建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分管领导-公司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代表处处长-管段工程师为主线的五级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例会、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目标责任、地质灾害排查与防御、安全投入保障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全面建立起来,配合当地安监、公安部门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管理领导负责制,分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由此全面理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制度有了,还要有经费保障。一个创新性举措是:总合同价里必须有1.5%安全专项资金。“以前我们从来没将专项资金写进合同,现在是硬杠子,是底线。每个合同段1.5%的安全专项资金算下来至少都要上百万。因此,在招标的时候,我们事先声明,接受不了的请不要来投标。” 
  为保安全,施工单位花大力气进行地质灾害排查。中铁十五局映卧路项目部副经理邱修成告诉记者,去年5月到9月,该项目部每天派出200多人上山“捡石头”,很多工人是特意到贵州大山里招的,因为他们会爬山。还花1800多万元拉起了路网。“这样做就是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点。” 
  4条路上各施工单位均完成了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专卷建立台账,实行跟踪管理。在危险路段设置安全观察哨,指挥现场生产人员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共排查出地质灾害134处,落实整治措施101处,采取重点控制措施部位33处。 
  值得欣慰的是,自去年进场来,4条路上至今还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保进度 
  一项项超常规措施,目标直指一个 
  施工条件恶劣,安全投入巨高,是否可以以此为借口,将工期宽限?答案是坚决的否定。 
  相反,环境的艰苦,更加激发了建设者们工作上的积极性,措施上的创造性,工期被大大提前。除了映卧路年底形成通车能力外,卧日路、川汶路、汶马路都将在今年10月提前通车。汶马路的合同工期是3年,去年改成两年,今年又缩短了半年。“现在路基工程已基本结束,已有3公里正在进行路面沥青实验铺设,将在6-9个月全线展开路面沥青铺设和安全防护设施安装,力保10月通车。”汶马路理县代表处处长王屹表示。 
  针对项目任务重、工期紧的特点,兴蜀公司创新管理方式,引入“母公司督导组制度”,各参建单位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督导组,定期带着资金和技术到工地现场解决工程实际困难,进度落后合同段督导组要常驻现场。 
  “合同管理、目标分解、均衡生产、动态调整”,一系列劳动竞赛评比、确定节点阶段目标、倒排工期、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等一系列措施跟进。 
  汶马路理县代表处副处长黎勇成透露,该工段从一开始就引入倒排工期制,细到每一个星期的工作进度,并据此开展劳动竞赛,将施工单位奖励金额由4万元、2万元调整为12万元、8万元和5万元,同时,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奖惩挂钩。从实践情况看,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各施工单位形成了良性竞争氛围,也促使各公司对项目加强监管,同时还对督促监理单位充分发挥其进度监管职能起到了有效作用。“有的单位被奖励了好多次,有的单位也被惩罚了多少次。” 
  施工工艺上,施工单位加大人员、机械投入力度,采取交叉作业、流水作业等超常规措施,增加工作面,提高施工效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延长作业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比如桥梁冲孔一般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川汶路处在高海拔地区,大部分路段都在海拔2500米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在-10℃到-20℃之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难以大规模施工。川汶路松潘代表处副处长谢刚则调整了工序,把土石方和梁板生产放在冬季。 
  冬季梁板生产又引入了“蒸汽养生”工艺。谢刚介绍,所谓蒸汽养生就是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梁板周围,而梁板四周则用保温材料包裹。这样使梁板温度达到15℃-20℃。“温度太高,梁板容易开裂;温度过低初期强度就达不到。”这样,一般三天左右梁板就可以达到要求,时间最少缩短一半。 
  除了锅炉,蜂窝煤、电热毯也被派上了用场。涵洞用薄膜或棉被包裹,里面用蜂窝煤燃烧升温;桥墩内则利用电热毯加热……一项项超常规措施,目标直指一个――寒冷季节的工期得以充分利用,使得工期可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