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为榆林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0-5-29 0: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与人力成本的上涨,寻求开发以现代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利润源泉”,成为社会再生产的紧迫需求。作为现代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产业,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主体任务之一。

  榆林作为一个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资源配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不久,榆林还被选为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榆林物流业基础体系迅速建立

  规模不断扩大

  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三成

  随着能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榆林市经济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38906元,比上年增加3791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7.2%。

  与此同时,全市物流总规模快速增长。以2007年为例,全市物流总费用达到140亿元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物流业增加值约3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物流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5.4%。

  通道进一步完善

  初步形成立体运输网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榆林市能源化工建设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业也迅猛发展,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立体交通运输网。以物流为中心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信息与咨询等相关服务体系随之发展并日趋完善,榆林物流业作为经济结构中的一个新型产业正在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公路客运量52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3957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 5893万吨,货物周转量3069270万吨/公里;民航旅客吞吐量63.18万人次,民航货物吞吐量327.3吨。

  企业群初步形成

  榆林物流市场发展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榆林已有专业物流企业74家,其中运输、货运、配送企业33家,工业、商业涉及物流的企业41家。部分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正在成为物流行业的领军龙头。在榆阳、神木、靖边与绥德,已涌现出一批信息中介企业,据调查,仅神木上百家信息中介企业一年中介业务量就高达数十亿元。

  以2007年为例,榆林市在公路交通领域,共有客运企业14家,各类客车2228台,开通客运线路781条,全年完成客运量1963万人次;货运企业1218家,完成全年货运量2271万吨,货物周转量286574万吨/公里。这些专业与非专业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户,成为榆林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的市场基础。

  四大片区特色物流模式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榆林能源化工业超常规崛起,带动全市经济迅速崛起。在这一巨大变迁中,榆横、神府、靖定、绥米四大片区以能化工业为主导,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产业与相应的特色物流模式——

  榆横片区:包括榆阳、横山。近年,榆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迅速优化完善,榆横片区正在形成以能化为主导的中心城市综合产业结构。由此,将会形成与本片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能化工业物流+中心城市综合物流”模式。

  神府片区:包括神木、府谷。2007年片区工业总产值达354.46亿元,占榆林市工业总产值的44%,神府片区正在形成以能化为主导,装备制造、汽车和建筑建材等工业产业为辅助的地区工业综合产业结构。由此,将会形成与本片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能化工业物流+建材汽车装备制造综合物流”模式。

  靖定片区:包括靖边、定边。2007年靖边片区的农业总产值为21.78亿元,占榆林农业总产值的27%,逐渐形成能化工业和特色经济农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由此,将会形成与本片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能化工业物流+农牧加工综合物流”模式。

  绥米片区:包括米脂、子洲、清涧、吴堡、佳县、绥德。长期以来绥米一直是陕北地区的重要交通商贸枢纽,商品流通和文化旅游基础比较成熟。2007年以绥德为中心的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市县区之首,整个片区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26亿元,占全市的31%。绥米片区正在形成能化工业和商贸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由此,将会形成与本片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能化工业物流+商贸综合物流”模式。

  由四大片区特色物流发展模式将组成榆林市“以能源化工物流为主导的城乡综合物流发展模式”。

  榆林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势明显

  区位优势

  位于大“十”字交通枢纽

  榆林位居延(安)、银(川)、鄂(尔多斯)、忻(县)、榆(林)能源化工大区的中心,周边500公里半径内拥有中国乃至世界丰富的煤炭、油气和盐能源化工资源,是目前我国最发达的能化工业基地之一。

  榆林位于陕、甘、宁、蒙、晋能化区域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大十字交通枢纽。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6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3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乡村公路24053公里。青银高速公路榆林段全线贯通,榆林高速公路已形成“两横两纵”格局。境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十一五”期间,太中银铁路开工建设,包西和神延铁路相继建成,同样形成“两横两纵”的铁路网架。目前,榆林新机场投入使用,已开通国内六条航线。立体化、枢纽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正在不断完善的通讯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区域经济实力优势

  丰富的物流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发展条件近年来,榆林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全面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中心城市三大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30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8906元,比上年增加3791元。

  快速发展的经济总量和实力既向物流市场提出了新的巨大需求,又为榆林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丰富的物流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发展条件。

  主导行业强力推动优势

  以能源化工为主导带动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榆林以能源化工为主导带动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实现增加值824.81亿元,增长11.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8.42亿元,增长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2.01亿元;石油加工炼焦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8.84亿元, 增长36.2%。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26亿元,增长28.4%。快速发展的能化工业成为榆林现代物流业的强大推动力。

  城乡市场发展的潜在优势

  拥有日益繁荣的商贸流通以及密集的零售网点

  随着榆林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市场的潜在优势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7.2%。日益繁荣的商贸流通,促进了商贸物流体系的快速扩张。

  目前,榆林拥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30多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商场4家。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120多个,年交易额在30亿元以上,并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能化基地政策体系优势

  国家能源化工基地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中、省都对基地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相关的政策倾斜。在信息交流、项目推进、政策支持等方面榆林处于比其他地区更有利的地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为榆林创新发展的重大资本与优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