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区案例传授中外傍水城市的持续发展之道

2010-5-23 12: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临水而生的城市,往往是“近水楼台”,物流商贸便捷,经济文化发达。但同时,难以驾驭的水也常常给这些城市带来烦恼。本届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里,不同的傍水城市带来了他们各自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各种经验,给浦江之畔、东海之滨的上海,带来不少启迪。 
    综治盘活杭州城市水系 
    西溪湿地、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城市河道……这些水系共同构成了杭州今日的美景。杭州案例工作人员介绍,以“五水共导、品质杭州”为主题的杭州案例,展示了这座城市通过综合治理,盘活城市中的各种水系,最终实现水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江南雨巷、潋滟西湖、钱塘大潮、宁静西溪,这些杭州水的代表风景轮番出现在杭州案例馆入口处的大屏幕上,立刻让人置身于“人间天堂”的美景中。游客的脚下是一组杭州城历代治水的图集,分别介绍从东汉华信筑海塘、吴越王钱缪力排众议疏浚西湖开始,直到今日五大治水系统工程。 
    水的历代治理反映了城市的变迁,杭州在探索治水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从“最重西湖”到“五水并重”的局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钱塘江的咸潮倒灌、内河河道的污染、西湖的富营养化曾困扰杭州。但在实施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5大系统工程以来,杭州营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 
    “五水共导”给杭州带来的品质生活,游客能通过展馆内的四眼井窥得一二。游客只要弯腰探头,就能看到波光粼粼,将杭州胜景尽收眼底。 
    水循环缓解大阪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很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日本大阪案例带来了一个巧妙用水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日本在50年内平均气温上升了0.7摄氏度,但人口密集的大阪上升了1.5摄氏度。为此,大阪采取了喷雾降温的方式:通过给自来水加压,使其能均匀细小地散布在空气中,从而产生水雾。雾滴在空气中弥散,蒸发时能吸收热量,为城市降温。据测算,通过这一消耗较少水资源的方式,平均能为对象空间冷却2摄氏度左右。当然,在空气中的水蒸气最终又会变成雨降落到地面,通过大阪先进的下水道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所以,走进大阪案例,就能听到水声潺潺,小巧的影视厅被一弯清水包围,周围还不时喷出茫茫水雾,送来阵阵清凉。 
    说到水循环降温技术,此次世博园内使用的喷雾系统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高温天时,游客们可以露天感受喷雾对缓解热岛效应起到的作用。不过,相比世博园局部使用的喷雾技术,大阪的水循环技术是为整个城市安装“喷雾机”,并且形成了水加压喷雾、废水收集、再处理使用的综合性循环体系,为大规模缓解热岛效应提供了范本。 
    水广场防鹿特丹积水倒灌 
    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海平面上升问题,已成为很多沿海城市的共同挑战。如何避免美丽的海岛、海港城市被海水淹没?如何抵御越来越频繁的海水倒灌等侵扰?荷兰水城鹿特丹的案例,带来新的希望。 
    作为一座最低点在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鹿特丹已经学会将水视作一个机遇,而不是威胁。走进海蓝色调的展馆,记者在一个水广场前席地坐下。不一会儿,“雷雨”交加,一场历时五分钟以上的强降雨,却没有打湿人们的鞋子。原来,这归功于这个蓄水、疏导功能强大的水广场。据介绍,这种水广场借助低地势来引蓄水流,同时,一条条与之相通的沟壑又将这里收集的雨水引流到更广的区域范围,防止积水、倒灌等问题。这种水广场在鹿特丹大范围推广,也成为孩童嬉戏、大人交流的社交场所。 
    应对海平面上升,鹿特丹还开发出一种“水上房屋”,这种外形酷似足球的房屋可以漂浮在水上,但又与附近的陆地相衔接以补充供给。这倒给面临“没顶危险”的城市带来不小的启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