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保通前线的报道

2010-5-14 12: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四月的高原,本应冰雪消融,春意正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无情地打破了这清晨的宁静。4月14日早上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瞬间房屋倒塌、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水电中断……平日里车水马龙的高原小镇顿时一片死寂。玉树告急!灾区公路告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瞬间拉开帷幕,所有的目标指向同一个方向:玉树灾区。 
  临危受命 
  玉树地区不通铁路,新建的玉树巴塘机场也仅能同时起降三架飞机,公路交通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地震发生后,陆路进入玉树县的国道214线、省道308线、省道309线成为抗震救灾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在地震无情的肆虐中,国道214线巴塘机场—结古镇道路中断;国道214线雁口山—结古段、囊谦—结古段,连接国道109线的国道308线不冻泉—曲麻莱—治多—结古段两条路三个方向的救援通道均出现不同程度损毁,防护工程严重受损,经初步统计,共出现塌方10万余立方米,挡墙垮塌3万余立方米,几乎所有涵洞和小桥受损,10余座大、中桥梁不同程度发生位移。震区周边多条路段出现大面积滑坡、沉陷、路面裂缝,公路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地震对公路道段及站房等设施造成巨大损害,省公路局玉树公路总段办公楼墙体裂缝,结古公路段办公楼全部倒塌,歇武工区、结古工区、巴塘工区、隆宝工区已成危房。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 
  危难之际,全省公路系统紧急动员,迅速向玉树集结。打通生命线,驰援玉树灾区成为公路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心声。在最短时间内抢通所有通往玉树的公路,对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公路早一分钟打通,救援人员和物资就能早一分钟到达抗震救灾现场,灾区人民就会少一分危险。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公路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向着灾区,挺进! 
  挺进灾区 
  抗震救灾,公路人义不容辞。地震发生后,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公路局高度重视灾区公路抗灾保通工作。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要求交通系统全力投入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当中,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与部公路局副局长张德华、陈胜营副局长赶赴现场,指导灾区公路抗震保通工作,开展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等工作。 
  4月14日14时,青海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随骆惠宁省长赶赴灾区,第一时间深入抗震救灾一线,指挥公路抗灾保通工作;省交通厅副厅长、公路局局长周勇智迅即组织召开全省公路系统抗灾保通紧急会议,成立公路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公路抗灾保通工作;正在外地学习的省公路局党委书记王海军得知地震消息后,立即返回西宁,连夜购置救灾物资,随车前往灾区开展抗灾保通工作。 
  全省公路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公路应急保障预案,省局垂直管理的海东、湟源、海西、格尔木、玉树、果洛公路总段、公路建设总公司7支训练有素的公路应急保障队火速组织人员、机械设备奔赴灾区。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进入紧急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强化上路巡查,保证通往灾区各条道路畅通无阻。地处震中的玉树公路总段、结古公路段全体职工抛开地震的恐惧,强忍着办公楼坍塌、同事亲人被埋的痛楚,迅速组织人员,紧急调集各类机械,成立抗灾保通突击队,全力投入抢险保通和抗震自救工作。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快速反应,震后短短两个小时,就调集在玉树施工的项目部人员、机械紧急投入抗震救灾。一场史无前例、与灾害抗震的战斗迅速打响,冲锋的号角响彻雪域高原、三江源头! 
  血战雁口 
  国道214线是西宁进入玉树灾区的最佳途径,而雁口山至结古段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成为抗灾保通的“瓶颈”。此次地震造成此路段大面积塌方,交通一度中断。14日上午,公路养护职工冒着强烈的余震挺进雁口山。由于该路段左侧依山而行,右侧是汹涌澎湃的通天河,施工面小,大型机械无法充分施展,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通公路,职工们不顾个人安危,顶着余震造成的持续落石、塌方,冒着生命危险,肩扛手抬,连续奋战,反复作业,累计清理塌方19000余立方米,终于在15日凌晨5点40分抢通了雁口山至结古路段。接着全体职工不顾疲乏,连续作战,一鼓作气清理了S308线近1.3万立方米的塌方。进入结古镇的“生命线”抢通了,职工们的精神也稍微放松了,但刺骨的寒意与浓浓的困意马上一起涌上来,高原夜里的风,太冷了…… 
  应急专业保障队伍在此次玉树地震中肩负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在去年年底成立的专业化应急保障队伍,按照“监管到位、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应急处置工作要求,与平时开展的队伍应急演练结合起来,形成反应迅速、信息畅通、指挥有效的应急保障机制,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实践证明这支队伍从来就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团队,真正无愧于公路应急保障队这面光荣的旗帜。 
  截至4月21日,全省各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共投入抢险保通人员7349人次,机械1005台班,清理塌方累计49554立方,进入玉树灾区的各条道路畅通无阻。 
  “4.14”地震造成进入玉树的多条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桥涵受损,为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救灾人员、物资顺利运抵灾区,公路养管部门指派专人对受损严重的通天河大桥、花石峡黄河大桥等实行24小时值守监测,单车限速通行。路政管理部门坚持24小时上路巡查。同时,向重点监测桥涵调集装载机、挖掘机等各类机械、保温管涵等应急物资,发现险情,随时抢修。对震前已列入2010年危桥改造计划的国道214线玛多黄河桥,紧急请示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同意,增设战备钢桥。交通运输部紧急从西安调运一座“Z B-200型”39.6米长的战备钢桥,果洛公路总段、玉树公路总段代部储备的“321”钢桥共66米、海东公路总段代部储备的“Z B-200型”39.6米的战备钢架桥运抵玛多黄河桥,各单位通力配合,加派专业力量,增加人员、机械设备投入,全力以赴,抓紧钢桥架设,确保了“生命线”的畅通。 
  追逐时间 
  玉树地处雪域之巅,三江之源。 
  没有到过玉树的人,或许永远都无法想象那里气候的残酷、地质条件的恶劣,用“生命禁区”来形容,并不夸张。虽然玉树灾区的公路损毁程度不及“5.12”汶川地震,但抗灾保通的难度超乎想象。高原的四月乍暖还寒,夜晚平均温度在0度以下,养护职工在大型机械缺乏,食物、饮用水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连续奋战50个小时,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和残酷。风沙弥漫了道路,但并未阻挡公路职工前进的步伐。面对余震不断的危险,面对随时滚落的飞石,公路职工当尖兵打头阵,人人都是抗震救灾的先锋,用生命在道路上行进,昼夜抢修、争分夺秒,每个人的眼神中充满着坚定与勇气,一铲一镐,紧张劳作,大家都在为赢取第一时间争分夺秒。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本来就缺氧的条件更为艰苦,没有特效药,只有靠自己的体能和坚强的毅力支撑,因为他们明白,路每往前多走一步,就多一份希望,此时道路与公路人早已不分彼此,公路人就是铺筑这条“生命之路”、“希望之路”的颗颗砾石。我们的养护职工,用他们朴实的双手、坚定的信念,勇敢地挑战生命极限。与时间赛跑,竭尽所能;与疲劳作战,不眠不休,公路人坚强的脊梁,挺起了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这条路从未如此忙碌,各方力量、各界爱心千里驰援,行进在214线上;这条路从未如此感受生命的脉动,汇聚着全国人民各族兄弟的真挚情感;这条路从未如此具有力量,连接着玉树与祖国生命绿色的通道。这条路也从未如此充满大爱与坚强,牵动所有人的目光,默默承载传递着爱的力量,从北京来、从汶川来、从全国各地来、从四面八方来,爱在这条路上延伸,连绵不绝,汹涌澎湃,汇聚到终点玉树,在那里停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