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应急物流迫在眉睫

2010-5-13 1:0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张华义
建立军地协同指挥机制、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应急物流意识 ——
应急物流顺势而生
“应急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物流建设又显得特别重要。”在谈到应急物流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时,我国军事物流学科创始人和带头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宗喜对记者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部门对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灾难的发生更是将应急物流直接推到了社会公众面前,应急物流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而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大范围爆发后,我国最早涉足应急物流之一的权威应急物流专家王宗喜教授就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快应急物流建设步伐的相关意见。与此同时,王教授还向各界呼吁,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加强对应急物流研究工作。正是在王教授的带领和努力下,这一年,我国有了应急物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006年,服务于应急物流行业的惟一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也正式成立。“我当时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倡议,搞一个应急物流分会,联合会接到倡议后非常重视,并且积极操办,通过联合会各级的共同努力,最后民政部顺利批准成立应急物流分会了。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制定、颁布了《应急物流科研指南》,牵头成立了‘全国应急物流学术研究协作网’,为整合全社会物流科研力量,领导、促进应急物流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还针对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提交了‘加快应急物流全面建设的建议’的报告。并连续组织实施了几次应急物流论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到这,王教授露出了一丝笑容。
建立军地协同机制
    2008年,我国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这两场灾害在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应急物流的同时,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常期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这其中,应急物流状态下的“应急指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王宗喜教授分析说,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规模冰冻灾害发生后,当时军方与地方各种救援力量陆续参与进来,当时出现了双方抢道等不良现象,冰雪灾害最严重时,前面军队派官兵开装甲车在路上压冰,但后续老百姓车辆跟不上,几分钟之后路面又结冰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军地指挥不协调、指挥信息不畅通等相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究竟谁来指挥?怎么指挥?相关协调机制怎么建立?王宗喜教授说,解决这些问题的重点是注重军民结合。
    事实上,王教授从1999年就开始向各界呼吁在应急物流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军民结合,特别要做好军地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在平时要加强军地联合演练,可以结合国家或军队大型建设工程,组织军地物流联合实施保障。王教授特别强调要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探索军民结合的物流指挥机制,提高军地物流配合完成应急任务的能力。
    在和平时期面对突发性事件,军民统一指挥至关重要。“这种指挥应该以军方为主,因为军队指挥能力和手段都非常成熟,地方各部门相关领导参与进去,从而组成一个‘战斗力’很强的综合指挥团队;此外,这个指挥团队,平时要多进行演练,军队、政府、民众等都要参与演练。”王教授强调说。据了解,目前有一些地方官员已开始到预备役部队任职,但多数还浮于形式,光挂个名,没有具体展开工作。王教授认为这种“两张皮”现象应该及时得到遏制。
    王教授还强调,国家一定要组建军地统一指挥常态化的应急物流专职部门,在纵向层级上区分国家、省、地、县等四级管理职能与协调方法,在横向业务上涵盖指挥调度、筹措、仓储、运输、配送等应急物流基本功能,逐步形成集中领导、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指挥调度体系与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沟通协调体系,从而形成军民融合式的应急物流指挥机制。
健全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是多样化军事行动的基础,也是应急物流的重大环节之一。而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军方储备往往都以打仗为主,并不是针对抢险救灾等民用需要。
    王宗喜教授认为,抢险救灾的物资储备,地方与军方要进行合理分工,相互之间吸取经验成果,做到优势互补。他说:“现在我国已经开始搞军民联储了,就是地方给军方经费,让军方对一些应急物资进行代储代管,一旦有事,军方在出动人员的同时,相关应急物资迅速随行。”他接着说,下一步国家要加快地方与军队应急物资储备的一体化建设。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大特殊应急物资的储备,将应急物资储备与国家、军队物资储备有机结合起来,优化配置,统筹规划,适当调整,综合布局,改造现有物资储备仓库;布设并增加新的储备库点,增加库容和储备量,充分发挥国家、军队物资储备在仓库布局方面的“网络优势”,有效弥补目前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中仓库资源少,仓库布局不合理的缺陷。
    要打造完善的物资储备系统,首
    先要充分认清它各方面存在的问
    题。王宗喜通过几十年与仓
    库打交道的经验,对我国
    军地物资储备存在的弊
    病认识颇深。他指出,
    目前我国物资储备布
    局不合理,国家储
    备高度集中在10大
    中心城市,而这样
    的结果是不方便调
    动,达不到应急要
    求。国家物资储备应
    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建立市场、企业、老百
    姓、军队、政府5级储备
    机制。他强调说:“我国的
    一些优良传统还不能丢,比如毛主席倡导的‘家家储粮’全民储备形式,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里不慌”。2008年我国南方的冰雪灾害给我国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敲响过警钟,也印证了王宗喜的相关看法。当时南方多个地区因冰冻灾害,各种交通设施设备大部分陷入停顿,许多老百姓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市场上更是一度出现抢购现象。“如果老百姓自己家里有半年或更长时间粮食储备,他就不怕,他就可以等救援,半年的时间,什么救援都到了。”王宗喜不无叹息的对记者说。
    另外,我国物资储备目前还过于单一,储备品种要多样才对,军方也一样,面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相关品种应该合理储备。“单从药品来讲,也要分地理、气候条件等进行储备,比如刚刚发生的玉树地震,灾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高原药品及医疗设施设备就供不应求了”。对此,王宗喜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可以与生产厂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以厂代储的机制,平时厂里对相关产品可以进行市场流通,一旦国家需要相关生产厂家应该立即按配额完成任务。国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和强度,由相关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指导,从家庭储备做起,市场广泛参与,发挥国家储备的主体作用、军队储备的骨干作用、地方储备的补充作用、市场储备的辅助作用及家庭储备的基础作用,开展应急储备工程,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可靠的要求,建立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家庭“五位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加强应急力量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物流体系,还要加强应急力量建设,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做最好的准备,以期将损失降到最小。王宗喜认为,首先我国应该打造应急物流国家队。
    他介绍说,国家队并不是能够随便进,它主要着眼于大型物流企业,国家各级部门组织物流专家对有意向的大型企业进行综合考核;对相关企业的信誉、规模、物流人员素质全面考核。“等于国家先设个门槛,你自愿加入,通过考核检验你也顺利进来了;国家给你授予‘国家应急物流企业’称号;国家平时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也可以直接投入部分资金帮助发展。”王宗喜介绍说。据了解,现在部分企业主反映,参加抢险救灾完了后,国家就不理了,不要说物质,连个精神鼓励都没有。而如果物流企业获得国家队称号后,国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他们的人员进行各类培训;一旦企业因为国家应急物流建设而造成亏损的,国家拿出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补充;企业每一次完成抢险救灾等国家分配的应急物流任务后,造成的损耗国家会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评估,评估以后进行赔偿。“这样子肯定好多大型物流企业都愿意成为国家队,而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将门槛设得更高,精心培育这些骨干力量,让国家队更专业。”王教授充满自信的说到。
    在打造应急物流国家队的同时,我国应急物流的专用设施、设备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我国目前机场、高速公路等建设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应急物流的特殊需要。机场、高速公路等许多物流设施都是全封闭,遇到紧急情况人流、物流都不能及时进行分流。“所以要立足现有条件,对常规物流通道加以整合利用,调整并改革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与方法,充分发掘其应急功能,实现常规物流通道与应急物流通道的资源共享。比如,高速公路可以多建一些与普通公路联通的接口,机场、港口等物流场地也要提供多项分流措施;平时可以进行全封闭,关键时候要能随时打开封口,进行应急分流。”王宗喜向记者说出了他对此事的看法。他认为,国家应该将所有基础设施设备资源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对系统各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使之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紧密衔接,形成有机合理的结构体系。打破常规建设思路,立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以城市、乡镇等人口密集聚居区为节点,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论证设置简易停机坪、物资空投点,提升空港、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构建立体网络化的应急物流通道,确保其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提高应急物流意识
    到目前为止,我国应急物流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特别是各级应急预案仍然是纸上谈兵,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宣传普及,组织演练,使应急物流意识深入到广大民众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王宗喜教授呼吁:“应该立即唤醒所有国人的应急物流意识,为生命提供更多保障,让财产更加安全。”
    对此,王宗喜认为,媒体首先应该负起责任来。要多出版相关专业书籍,并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手段,进行应急物流宣传教育,让民众了解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基本知识和相关法规,唤醒全体民众的应急意识。而这方面目前国内相关媒体做得并不太好,王宗喜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他观察到每一次抢险救灾过程中,国内的许多媒体对“物流”两个字的报道少之又少。这个在他看来是很不正常的一个现象。他说:“抢险救灾,应急物流是重中之重。从抢运救援人员、救援设备等到抢运伤病员、抢运食品等,这些都是与救灾成败息息相关的。而相关媒体往往热衷于报道各种在现场救人的场面,那些人是英雄,但是默默无闻的在那里运输血液、运输药品、运送伤病员的贡献也很大,他们个别还为此献出了生命,这些也应该被报道、被讴歌。”王宗喜表示,媒体就是一个导向作用,舆论应该让大家学会关心一些很细微但很重要的事情;国家的新闻媒体应该加大对应急物流的宣传,这样在肯定应急物流作用的同时,也让国民脑海中有一个最基本的物流意识。对于这一点,王宗喜还讲起一个亲历的小故事:“那次去总部看个文艺晚会,当时宣传部长想让我发表一下意见,问我感觉这台晚会怎么样,我当时和他说整个晚会都挺好,但就是有个遗憾,你在晚会上表扬了炊事员,养猪员,理发员,但惟独没有保管员。”在王宗喜看来,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哪个环节都不能缺。
    除了媒体宣传的重要性,王宗喜还指出,相关物流专家也应当挑起重担来。
    物流专家应当深入应急物流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再好的理论,如果仅仅写在书本上,不能应用到实践中,那等于空谈。他呼吁理论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几次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应急物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应对突发事件的办法,推进我国应急物流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