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三大转型” 力促城市晋级

2010-4-30 10: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9年国务院审批通过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中,瑞安作为唯一一个单体县级市入选大城市发展规划培育。这对瑞安而言是个发展契机。 
  瑞安市市长陈建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瑞安发展基础扎实,区域条件佳,工业基础好,人才优势明显,潜在发展空间大。” 
  近年来,瑞安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着力保增长、抓转型、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在全省强县(市、区)中排位前移。
  2009年,浙江瑞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在浙江省强县(市、区)中排位前移。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3.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60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0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559.3亿元,增幅在温州“三区两市”中分别居第2位和第1位。 
  三大转型强推现代化大城市进程
  在瑞安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升级,努加快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首先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进行培育,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瑞安发展与其他沿海城市一样缺乏土地要素,因此围垦造地工程就是为瑞安发展搭建发展平台,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按照“一轴九区”的总体架构,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运输、船舶修造、海水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努力实现临港产业发展新突破。 
  同时要靠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技改,从品牌创新到管理创新乃至政府管理创新。抓工业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云顶整车、华建尼龙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开工30个、竣工30个,完成工业性投资42亿元。制订三大主导行业、六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计划,强化专业协作和产业配套,引导汽摩配零部件向总成、整车发展,机械电子向机电一体化、重型装备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向高科技、新材料发展,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除人才引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外,还并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其次是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推进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启动建设节能增效示范项目15个,加快电镀园区建设,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探索发展适合瑞安产业特点的低碳经济,为今后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
  力促服务业大发展
  瑞安已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围绕建设“四大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商业商务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温州金融次中心。
  江南物流园区成为首个省市共建物流项目,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典型。瑞安的不良贷款率为0.19%,并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为打造“温州金融次中心”提供非常有利条件,2009年3753家企业和26个重点工程获得授信贷款430亿元。
  细节构筑城市品味
  瑞安城市发展按照“拉框架、强功能、提品位、严管理”的要求,加快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城市宽架战略为“东扩、北接、南跨、西延”,推动城市由飞云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同时城市发展注重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山水特色与文化韵味相融合,做精做美“万松山下、云江两岸、塘河沿线、玉海楼旁”四篇文章,布局都市风貌。
  陈建明市长说,瑞安现在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组织开展‘三大整治一提升’活动,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这还需要市民一起努力,所谓创建为市民,创建靠市民。”
  “为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健全城市道路卫生保洁机制,加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力度。瑞安市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经费3000多万,实行“多把扫帚”并“一把扫帚”的环卫体制改革,将原先由各街道负责背街小巷的保洁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由市政园林局将此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市区道路统一清扫保洁制度。同时大力度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市财政投入800万,将市财政补贴比重升至50%。”陈建明表示,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瑞安已经展开全市总动员。
  瑞安市文明办还广发“英雄贴”征询各路意见,在新闻媒体上开辟“评陋习、查陋习、纠陋习”等专栏,共收到群众提出的陋习46类368条,并从中选取20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大陋习”评选活动。发出5万份调查资料,回收37120份,市民参与积极,针对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动作,提出“管好自己的手脚嘴”,评出从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不高空抛物乱排空调水、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讲脏话粗话、不按交规乱停乱闯乱调头、不走人行道乱穿马路等十大陋习。
  为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目标,瑞安开展一系列活动,强化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突出“文明与公德”,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塑造和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瑞安特色的人文精神。(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