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世博会,一切始于创新

2010-4-25 7: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一个申请,到一届盛会,上海世博会从无到有,书写着别样的精彩。 
  武汉来的迟晓宇是一名普通建设工人。他的团队要为中国馆安装每块370公斤重的外墙玻璃,一度被认为人力无法实现。迟晓宇硬着头皮当起发明家,设计了一种电动的安装小车,能自动化完成安装,一天就装了16块巨型玻璃。迟晓宇说:“我没有模板可以参考,所以只能自己搞个模板出来。”
  上海世博会从申办到筹办,再从筹办转为举办,事务之多,困难之大,协调之难,对首次举办世博会的中国来说,好似一场充满挑战的马拉松赛。“没做过”、“第一次”,这样的例子太多。然而,上海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创新改进工作方式,用睿智破解无数难题,造出了千万种“电动小车”。
  这种创新睿智的城市精神,正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规划时,有长远眼光
  从最初的图纸开始,上海世博会就与创新结缘。
  上海世博会的规划是“倒过来做的”。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告诉记者,在做世博会规划时,两套规划同时出炉,一张是世博会的规划,一张是2020年的上海城市规划,甚至有些内容是先做2020年的规划,再做2010年的规划。这在世博历史上是第一次。
  “将来世博会结束了,大家会发现:世博园区的围栏拆掉后,会出现一个新的城市公共中心;世博期间连接浦江两岸的汽车隧道、卢浦大桥下连接世博园区南北的轨交站点,都纳入城市路网的一部分;绵延10公里长的世博公园,将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绿地,成为新生代的‘外滩’。”上海世博会闭幕后,世博设施将继续为城市的日常运营提供服务。
  上海世博会的创新处处可见。世博园区专门划出15公顷的区域,提供给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159年世博会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这样评价:“世博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以其具体的最佳实践案例,作为新的一员参与到世博会中。”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上海世博会要为全世界创造可供分享的城市发展新理念。“这不仅对上海,也将对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
  “网上世博会”的创意,是上海世博会又一亮点。世博会184天后,让世博永不落幕,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世博会搬上互联网。网上世博会项目负责人王立平说:“从来没有哪个举办地办过网上世博会,每天都有新问题冒出来,我们就不断想新办法新点子。”
  最终,网上世博项目赢得全世界参展方的赞扬,也使得世博会实体场馆的建设布展,第一次与虚拟世界同步。
  建设时,拆"心理围墙"
  还记得白莲泾吗?那个曾经棚户林立的居民区,它是怎样变成壮美多姿的世博园区?变迁背后,是一串串探索创新的脚印。   2002年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世博动迁拉开帷幕。为上万户居民找好新家园,是世博筹办的一个起点。动迁难,是多年来未解的难题。为此,上海采用了"阳光动迁"办法,动迁政策公开透明,思想工作做深做透,得到了动迁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动迁结束后,世博动迁工作小组收到当地居民600多面表扬的锦旗。
  乔迁新居的市民也有烦恼:搬家后离工作地远了,房子住得大了,以前赖以为生的小生意,没地方做了。既安排好动迁,也考虑到就业,世博动迁采用了协调各部门的联动新机制。政府公开就业信息,帮助乔迁居民就业,就业安置妥了,进一步推动了"阳光动迁"更顺利地完成。
  2007年春,世博园区开工建设。随着挖掘机轰隆隆推进,世博展馆拔地而起,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工程日夜赶工,难免给周边居民带来扬尘、噪声及突发停水、停电等许多不便。项目要进度,社区要安宁。一时间,工程队与周边居民之间形成"两道墙":一道是工地的水泥围墙,一道是利益冲突的"心理围墙"。首道墙好拆除,而要拆除"心理围墙"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整个世博建设过程中,世博会组织者以创新党建的思路,"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同时又通过与社区联建,使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为了世博会同一个目标,共担责任,共享资源,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世博项目的党建创新,更像创造了一个"家庭会议室",打造了"世博一家亲"的平台。在这方平台上,15个成员单位涉及的43个园区工程项目部,能够一起坐下来,倾听居民的意见,了解工地的需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被凝聚成一股绳、一股劲。
  从筹办转为兴办,党建工作又丝毫不松劲。工程队撤出了,参展团队、服务团队又涌入园区,7000万人次的参观人数,带来的问题千头万绪。世博园区的党建再一次发挥了威力,今年3月份,世博园各片区、场馆、条线成立了20个临时党委,让党组织在世博园区实现全面覆盖,从组织力量上保障世博会高质量运行。"围绕运行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运行",上海世博局党委副书记陈安杰这样概括世博党建的新特点。
  运营时,破条条框框 
  世博会已接连举行了四场试运行,临近开幕的最后冲刺中,种种问题又接踵而来。预约机制怎么优化,吃饭难题怎么解决。面对大客流带来的挑战,世博会组织者、运营及配套各部门、志愿者,以创新智慧来针对性地解决每天变化的难题。
  上海世博会物流中心,采取了多部门无缝对接、长期入驻办公等创新工作方式,并由三家指定物流供应商联手合作,确保开园展品和物资运送及时畅达。世博物流中心高级主管舒海华将此种作业称之为"物交所",他说:"为世博,我们想出了很多物流新办法,以后在物流行业中说不定还能运用呢。"
  为了方便世博游客,上海轨交从昨天起创新推出了地铁"一日票",这意味着,上海地铁终于打破了延续10多年的单程票单一票制,准备尝试多元票制体系。
  世博期间大量车辆来沪,道口安检要确保万无一失,一张"快速通行证"、一份"安全承诺书",这是上海为缓解安检和交通拥堵矛盾的创新办法。市民办理了《进沪车辆通行证》,等于提前主动接受安检,"快速通行"方便了自己,更缩短了外地来沪车辆的排队时间。
  类似的创新例子,太多太多。
  一届世博会,是人类社会新理念、新科技等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一届世博会,也是城市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的一次集中创新。正如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所说:"世博会持续只有6个月,但我们努力的是为它未来60年的影响而进行筹谋。"   一切始于世博会,一切始于创新。从筹办到举办,上海世博会正是演绎了这个深刻的主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