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救灾时间表敲定 地震后24小时内交通通信基本恢复

2010-4-17 9: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青海省政府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说,玉树救灾时间已经明确。在72小时内,重伤员要全部转运出玉树进行救治。 
  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玉树地震灾区的交通、通信已经基本恢复。通电问题在48小时内得到基本解决。 
  目前,抗震救灾指挥部、医院等重点部位可以保证供电,油料配备充足。同时,48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都住进帐篷里。72小时内,重伤员要全部转移到包括西宁、成都、兰州等地和部队的医院接受治疗。 
  目前,已经有1300名医务人员奋战在灾区一线。记者从青海机场公司了解到,16日民航方面预计将从玉树机场向西宁机场运送500多名地震伤员到西宁接受治疗。 
  青海机场新闻发言人雷金钟说,到16日下午4时,西宁机场已起降7个架次的救援飞机,已有300多名伤员运抵西宁。前往玉树的飞机上搭乘的主要是抗震救灾武警官兵和部分救灾物资,从玉树机场飞抵的飞机上主要搭乘地震中的伤员。 
  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相信还有更多生命奇迹 
  十几根木头死死压住,动弹不得 
  泽仁多吉被困近51小时后获救 
  16日上午10时许: 
  在对结古镇扎西卡路进行侦查搜寻时,重庆南岸消防支队战士张奇经询问附近居民,得知一处废墟下面可能还有被困人员。 
  张奇立即赶到废墟前仔细搜寻并大声询问,不想废墟下竟传来微弱的应答和木头敲击声。张奇立即呼叫战友,并组织周围村民共同施救,大家一起刨开砖土,揭开一大张油毡布,发现被困者趴在废墟下,被十几根木头死死压住,动弹不得。 
  张奇冒着房屋再次垮塌的危险,从刚刚扒出的洞里爬进去,采用手挖、肩扛、手抬的方式将压在被困者身上的木头搬走,并不断鼓励被困者坚持住。当最后一根横梁死死卡住被困者难以取出时,张奇让两名村民将横梁抬起,自己钻进废墟中,将被困者小心翼翼抱住,慢慢爬出废墟。 
  16日上午10时25分: 
  已经被困近51个小时的泽仁多吉被成功救出,并送上了救护车,医生说他的腰椎骨折,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但不会有生命危险。 
  最新奇迹:80多岁的吉嗄老人 
  被困57个小时,双下肢骨折 
  16日16时许,二炮536医院搜救队在结古镇中心广场附近的废墟中,救出一名被埋57小时的藏族老人。这位80多岁的老人名叫吉嗄,在地震中双下肢骨折。 
  二炮医护人员立即为她打好夹板,进行输液。目前,吉嗄的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现在还剩下不到24小时” 
  16日8时,距离玉树这座高原小城遭遇7.1级地震已经过去了50多个小时。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长、前线救援消防部队总指挥王沁林说,参战的许多官兵已经40个小时没合眼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现在还剩下不到24小时,我们一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生命迹象的地点,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 
  一根根木桩被撬起,一块块砾石被挖出,一个个身着救援服的身影在闪动。 
  挖开了楼房顶板,挖到了床,但还没有发现生还者 
  16日9时,在玉树县结古镇的一处废墟,来自广东消防总队的30多名官兵正在紧张施救。这里原本是一家名为“爱车e家”的洗车场,如今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旗标在风中飘动。 
  “这里探测出有生命迹象,尽管很微弱,但我们绝不会放弃!”参与救援的广州消防支队战士吴爱惜说,这家洗车场的建筑是土木结构,其中还混杂有砖石。目前已经挖开了楼房的顶板,也挖到了床,但还没有发现生还者。在这片废墟上,他们会一直循着生命迹象搜寻下去。 
  1200人的救援部队只有两顶帐篷,每人每天就吃一袋方便面 
  高海拔,高寒气候,是对参战官兵身体的最大挑战。许多人来自平原地区,他们经过的路上,海拔超过4200米以上的路段就有4处,最高点达到5300米,一到玉树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呕吐、头晕,甚至感冒发烧。“在14日当夜,抵达的救援部队已经有1200人,但总共只有两顶帐篷。不讲任何条件,就是为了抢救生命。”公安部消防局战训处副处长魏捍东说。 
  在消防部队的露天宿营地,一些生病的战士就地打着吊瓶,有的和衣而睡。他们一天的食品就是一袋方便面,没有热水,只能干咽。 
  救援官兵们的心理也面临着极限的挑战。许多用生命探测仪搜寻到的被困者,在施救的过程中就没了气息,存活的概率很低。“我们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就是为了一条生命,可是看着被困者在你眼皮底下逝去,施救工作功亏一篑,那种巨大的悲伤和失落,给人的心理带来的障碍难以用语言形容。”一位搜救人员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