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就能抑制通胀吗?

2010-4-12 2:2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下个月CPI还会这么高吗?“加息就可以抑制通胀吗?”最著名、最极致、也是被写入教科书的案例是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海湾战争引发石油价格大涨,以至整个西方世界发生恶性通胀。但美国和英国无视通胀发生的原因,不去设法结束海湾战争,恢复石油供应,更不去遏制石油市场的恶意操纵,而一味加息,大幅提高实业企业生产成本,以至全球性“滞胀”发生。
    的确,当年快速加息实施之后(利息率最高达到20%),物价确实开始回落了,但是否有人注意到,经济的衰退同时加剧?是否有人注意到,1979年海湾战争的结束,石油价格大跌,通胀才真正消失?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那一轮遏制通胀,到底是加息的功劳,还是海湾战争结束的功劳?
    加息的结果是什么?本来,石油价格暴涨,已经大幅提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这个时候再大幅度加息,实体经济的财务成本也在大幅提高,势必导致实体经济大量倒闭。这也是为什么加息过程中,物价虽有回落,但经济衰退加剧的原因。
    进一步讲,对于美英经济而言,石油价格大涨引发的通胀,这属于“输入性通胀”。抑制“输入性通胀”,加息正所谓“别人生病,自己吃药——于事无补。”中国现在最大的经济风险就是“输入性通胀”。
    可以肯定地讲,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尚未转向之时,中国要是用加息或升值的手段去应对“输入性通胀”,中国经济不仅会二次探底,甚至可能发生经济的恶性循环。因为,不断提高利率或升值,不能抑制铁矿石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相反,一定会抑制中国的实体经济增长,抑制内需增长,甚至使之衰退。
    加息就能抑制通胀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怎样的呢?我想,夏斌的疑问中一定还包含着另外一层内涵:加息或升值都将引发“热钱”大量涌入,从而对冲央行加息或升值的效果,不仅抑制不了通胀,反而会使“泡沫”不可控制地膨胀。
    对美国适用的理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对中国而言,许多问题所谓的经典教科书都无法解释,而需要我们“修正性地学习”。
    至于目前的政策选择,我坚持我的观点,我们应当选择“跟随政策”。现在,最忌讳的是:强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否则,中国的经济代价巨大。(钮文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