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不能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2010-4-1 2: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 陈克新
    今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超出了多数人的意料,逼近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价格调控目标。同期,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4%,环比涨幅也扩大了1.1个百分点。中国两大价格指数同步上涨,并且涨速加快,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预期转向增强,希望以此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其实,单纯依靠加息,并不能够解决当前及今后的物价上涨问题。
    首先,物价上涨主要来自强劲的成本推动。自去年以来,构成中国物价基础(主要原材料成本)的大宗商品价格强劲上涨。据测算,2009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比年初上涨35.6%。其中有色金属上涨96.8%,能源类上涨94.4%,矿产品上涨44.2%,橡胶上涨38.7%,农产品上涨22.7%,食糖上涨89.3%。进入新的一年以后,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继续强劲扬升。其中1、2月份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1.5%和26%。预计第一季度涨幅在20%以上。其中,钢材市场价格涨幅超过20%,天然橡胶(SCR5)同比涨幅超过30%,精炼铜价格涨幅超过50%。从进口情况来看,大豆进口价格涨幅超过15%,铁矿石进口价格涨幅超过30%,石油进口价格涨幅超过60%。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所引发实体经济需求增加,以及过剩流动性进入投机领域推波助澜,预计今年内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还会进一步上涨,比如石油价格有可能见到90美元/桶的高点。
    上游CCPI价格指数的上涨,无疑会对下游PPI和CPI价格指数形成很大的成本推动力,成为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灾害天气一定程度逆转供求关系。今年前2个月物价涨幅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占了很大比重。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月份的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来推动,食品类价格对CPI贡献了2.01个点,为CPI涨幅贡献5成以上。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又与此期间所发生的全国低温雪灾天气有很大关系。比如,新年伊始,一场暴雪就使得北京蔬菜供应出现短缺,叶类菜价格最高涨幅达到125%。这不能不影响到物价水平,特别是食品价格水平。
    从今后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食品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如何?很大程度上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尽管目前供求关系大体平衡,但谁也不能够保证年内不出现严重的灾害天气。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即便是局部地区,甚至发生在境外,也会逆转供求关系,推动食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威胁到国内整体物价水平的稳定。
    再次,对比基数的影响。去年此时商品市场正在遭受金融危机煎熬,市场心态是现金为王,降价销售。受其影响,三大价格指数,无论是CPI、PPI,还是CCPI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对比基数较低,这也促成了今年前2个月物价同比涨幅较高。这个特征在PPI和CCPI价格指数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翘尾因素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大约贡献了PPI三分之二的涨幅。另据测算,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同比降幅超过20%。
    毫无疑问,在2010年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中国物价水平都将受到对比基数偏低的困扰。
    由此可见,以上三个方面才是今年前两个月物价涨幅,尤其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的主要因素,而加息并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的波动,以及“老天爷心情”如何,我们目前调控手段十分有限。比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站稳80美元/桶价位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定要随后调整。同样,在严重灾害天气面前,农作物生产一定要遭受损失,至少是生产成本(抗灾费用)会有提高,即使我们加息也扭转不了这种局面。因此,就目前具体经济情况而言,加息确实药不对症,对于抑制物价上涨作用不大,不仅如此,欧美国家率先加息,还有可能火上浇油,推动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
    这是因为,目前欧美国家普遍实施接近于零的低利率政策,而且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现行的基准利率已经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率先加息,会使得中国利率水平更高,刺激更多境外“热钱”进入,迫使央行向市场投放更大规模的人民币占款,从而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增加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所以说,用加息来对付物价上涨,很有可能是把“油门”当成“刹车”踩了,有可能事与愿违。
    如何抑制物价上涨,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除了银行窗口指导,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或回收流动性过剩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施人民币的自主、适度升值。这样做得好处是,导致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相应下降,减弱物价水平扬升的原材料成本推动力量,其结果是物价上涨“釜底抽薪”,消除通货膨胀的形成基础,同时也可以缓解日趋增强的外部压力。
    必须指出的是,如果调控部门年内人民币升值已有预案,并且准备付诸实施,那么,对于加息就要慎重又慎重。因为两者作用是一致的,都会对于经济活动形成打压,双管齐下的“药性”过于猛烈,有可能导致经济失速,引发更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