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跃:国内对物流外包存在认识误区

2010-3-29 4:2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今“两业联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并把其当成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手。物流外包是方向,但就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特点而言,国内在对物流外包的理解上有偏差——工商企业一定要把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
    众所周知,物流业发展依赖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世界工厂”在肯定了中国制造大国地位,更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制造业处于制造产业链的末端,是欧美等外资公司的加工大国。
    这就决定了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产成品销售等诸多环节构成的供应链体系中,绝大部分是外资公司在控制。中国制造企业更多的是负责把原材料运进来,加工出成品再运到国外。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做运输和仓储。
    近几年,特别是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点。扩大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无疑会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但物流业不是一个主动产业,而是一个被动产业。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企业可以具有
    前瞻性地调整,但是物流业发
    展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物流
    业再发展也不可能超越制
    造业。
    但物流外包不见得一
    定要外包给物流企业。制
    造业发展模式决定了目前我
    国很大一部分物流企业是功能型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无法提供大规模、系统性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会随着制造产业结构调整而提升。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我国制造业升级中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问题。
    我国可以参考日本物流业发展模式。目前日本50强的物流企业中,60%的企业最初不是纯粹的物流企业,而是由制造企业分离出来的。国内制造企业通过剥离物流资源,形成相对独立物流公司,在满足本企业物流需求的基础上,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与制造产业升级步伐保持一致,完全可以转变成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目前国内的海尔物流、安得物流也许就是最好的例证。
    (邬跃系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隋秀勇整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