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专家反驳原油进口放开 称影响国家安全

2010-3-24 20: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果原油进口管制放开将会带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炼油行业发展。”
针对全国工商联最近上书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建议放开原油进口管制,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加祥作出上述回应。
工商联建议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同时取消“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加工,不得供应地方炼厂”的规定。此项建议的发起者之一、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秘书长马莉说:“地方石油企业多年来一直受油源所困,在生产经营中难以释怀。我们期望建议能够得到重视,一解民营企业经营之困。”
自2002年起,我国依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允许非国营企业从事部分数量的原油进口贸易。商务部每年都会下达相应的配额指标。不过,这些企业要进口原油,需要持中石油、中石化出具的“排产证明”,否则海关不予放行,铁路也不安排相应运输计划。此外,进口原油后还需要返销两大公司。
“受上述限制,获得资质和配额的民营企业对进口原油并不积极,一些配额被转让或者浪费在手中。如果进口管制不适度放开,那么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的设定形同虚设。”马莉说。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作为民营石油企业代表,近年为争取油源向国家主管部门多次上书。
而在毛加祥看来,如果放开进口原油管制,势必造成原油采购多头对外、无序竞争的局面。既影响进口成本,又影响国家石油安全,将使原油的安全稳定供应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毛加祥强调,在产油国及跨国石油公司日益强化资源控制的新形势下,若放开进口原油管制,难免重蹈我国铁矿石进口的覆辙。“届时,我国在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上的努力化为泡影。”
马莉表示:“我们建议适度放开原油进口管制,而非短时间内全部放开。由国家相关部门掌控调配权,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增强我国能源安全的一种手段。可以考虑由全国性行业商会组织,根据企业资金规模、原油加工量、节能减排指标等方面筛选出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统一对外询价,组织进口,以降低进口成本,将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真正落到实处。”
“完全的市场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对石油行业来说,充分的市场化则不利于市场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毛加祥认为,原油贸易管制等现行石油石化产业政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石油石化工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抵御国外大公司产品倾销的一项根本举措,对维护国内市场秩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