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第一码头”时代的水运盛况即将出现?

2010-3-24 16:1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下个月起,龙山化工厂就要停掉浦沿的老厂区,启用大江东新城临江工业园区中的新厂区。

  水运物流带动的蝴蝶右翅

    3月23日,龙山化工联碱分厂厂长占苗祥说,他们搬迁的一个原因,是看重临江工业园区未来便利的物流条件。他们已经有设想,在将来临江新城的外海港口拥有自己的码头。这样一来,工厂生产不可或缺的工业盐及煤,就可以从苏北等地走京杭运河、过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进入钱塘江,再经未来的杭甬运河二通道,直达钱塘江外海码头。同样,他们的成品也可以少走一段公路、铁路。

    水运运量大、并且只有公路1/9的运输成本,这全部改走水路后节省下来的成本,显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虽然,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试验段正在建设中,而杭甬运河二通道、外海码头,以及整个大江东航道网,都还在前期技术论证之中。

    组建于2003年3月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达160.2平方公里,是大江东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新城。其发展定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融商贸、物流、居住、办公等城市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式海港新城。”

    萧山区交通局长俞渭成说,这座钱塘江南岸、紧邻杭州湾入海口的未来新城,有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规划思路,就是临港经济功能区,也就是通过对港口的重点开发,带动周边区域整体开发,形成以港口物流、海洋装备、临港产业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区。今年萧山已经启动大江东新城区域内的航道建设规划论证。此外,还将进一步发挥杭甬运河的作用,发展沿河经济,大力推进杭甬运河沿线五大作业区建设。

    在地图上,临江新城形如杭州这只蝴蝶的右翅,其腾飞之基础,则是水运物流。

  “重建与怀念:浙江第一码头”的兴衰寓言

    水运物流一直是杭州经济的一个支点。当下提出“低碳水运”时,也有人提议重建“浙江第一码头”,那是杭州水运业曾经兴盛的标记。

    同治三年(186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捐银10万两,在望江门渡口五里外的南星桥三廊庙,建造了船渡码头,对往来旅人实行分文不取的“义渡”。胡雪岩破产后,有绍兴越安轮船公司老板俞襄周接办,还在上海购置了铁壳柴油机拖轮4艘,钱塘江从此进入轮渡时代。 1928年,国民党政府以官办民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将义渡改建,并定名“浙江第一码头”。

    南星区域,原本就是杭州市老城区南端交通枢纽,上世纪80年代,由浙江第一码头通往萧山的轮渡,日渡客量最高曾达10000多人,年输送旅客4000多万。每天凌晨3点开第一班渡船,候船的人总是排到100多米的长队。

    它一直兴盛到钱塘江上架起一座座桥梁、高速公路逐渐连网贯通,在1998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不久,“浙江第一码头”前那四五百米长的华丽廊桥也永久步入历史的尘埃。

    “我觉得重建这个想法,更多的是着眼于纪念和旅游意义吧,不会对杭州陆上交通分流起很大作用。”市民代表徐富根说。

  一个港口盘活整个康桥
    
    相比于“浙江第一码头”,三里洋码头的兴盛,或更有现实观照意义。

    3月23日下午16时许,堆积如山的钢材昭示着这个华东最大钢材物流中心的繁盛——即便是2008年港口货运吞吐量平均下降6%,这里也仅仅只下降1.67%。

    三里洋所在的康桥区块,恰好是公铁水三路的汇聚点。2008年,三里洋码头所在的整个运河港口康桥区域,钢材吞吐量达1200多万吨,以运输量为30吨的货车计算,就此缓解了近40万辆车次的通行。然后,又以码头和市场为依托衍生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以钢材为主的物流产业链,辐射浙江、江苏、福建等周边地区。

    按照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创造GDP120万元、对地区就业贡献26人的标准,运河港口康桥区域仅钢材物流一项,就创造了GDP14.4亿,带动地区就业3.12万人。港口兴盛更带动了整个康桥区域的道路、港口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关联行业如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

    一个港口,盘活了一整个区域。

  全杭州1/4货物运输量来自水运

    而由城区钱江、运河、萧山、余杭四港区,和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等县市五港区组成的杭州港,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605万吨,已占全杭州货物运输总量的1/4,并且每年都在持续增长。

    目前,进出杭州港的主要物资包括:矿建材料、煤炭、石油、钢材、粮食、水泥熟料、石灰石等大宗货物及超重、超大设备。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把水运作为其原料和成品的主要运输方式。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金虹处长说,杭州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京杭大运河南端,东临杭州湾出海口,水网发达,发展内河航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从交通运输部到浙江省、杭州市,都有振兴内河水运业的表述,这些是杭州水运业发展的良好政策保障。

    今年,杭州港发展将遵循“公用码头为主,企业专用码头并重”的原则,今年将做大做强已经建成的如余杭崇贤作业区的港口经营和物流配套。同时,还将全面推进包括富阳东洲码头在内的5个规划作业区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运河港区,完善优化港区功能。同时以杭州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