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重组的样本意义

2010-3-20 15: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邱林
    今年“两会”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媒体的热炒,众多专家的解读,似乎给人一种感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在不久后就可以成功实现。以钢铁业为例,尽管调整产业结构已经喊了很多年,即使政府管理部门十分重视,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方面,钢铁业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且行业出现增产减收现象。2009年,中钢协重点监测的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钢产量增加4204万吨,较上一年增长10%。但实现工业总产值却同比下降12.75%,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10%,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43%。
    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仍然不够。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产量的29%,这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的目标差距尚远。
    此次“两会”前夕,国务院提出了推动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6项措施,其中重申严控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总量;再度强调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提出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
    国资委也已正式向中央企业下放了企业内部资产重组协议转让的“自主权”,并直言其目的在于推动中央企业国有产权重组整合。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消息显然在为“两会”后的重组大戏铺路。
    实际上,行业重组对钢铁业来说并不新鲜。这些年,国内大大小小的重组不计其数,特点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算是成功的一例。2009年,重组成功后的河钢一举登上我国钢铁业龙头老大,全球钢企排名第二位。其产钢量达到4020万吨(宝钢为3887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770亿元,实现利税70亿元。
    不过,这些数据并没有让公司高层高兴起来。全国人大代表、河钢董事长王义芳在“两会”发言时表示,重组后,河钢规模是大了,全国第一。但与世界钢铁巨头德国蒂森克虏伯相比,河钢粗钢产量是它的两倍,但利润还不到它的五分之一。我们再不提升产品结构,规模优势将不复存在。他认为,钢铁业重组应该是“既要长骨头,更要长肉”。
    例如河钢重组之前的唐钢、邯钢、承钢,同样是到山西购煤,由于相互抬价,大大提升了采购成本。现在集团统一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同时,重组还让公司避免了盲目的重复建设。集团否决了宣钢公司一项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热轧板卷生产线,换来的是把宣钢打造成“精品结构钢基地”的发展规划。
    河钢重组经验在行业内很有指导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既要有强硬的措施,更要取得实效。现在,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始终是一块心病,最为明显的是,产钢能力6.6亿吨,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1.9亿吨。同时还在新建许多钢铁项目,这样下去,我国钢铁业是没有出路的。好消息是,工信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已基本成形即将出台。可以预见,钢铁业新一轮整合将开始进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