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世博后的上海交通

2010-3-18 16:4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数以千万计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每日的流动人次接近法国和英国人口的总和,这就是上海。上海自成为都市之日起,交通就是治政者的最大难题。 
  我们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上海马路多数只有两根车道,乘客们拥挤在狭窄的 “巨龙”公交车车厢内,被戏称为“沙丁鱼罐头”。在历届市政府的大力整治下,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架道路、空调车和轨道交通等陆续出现,上海的公共交通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进入21世纪,上海迎来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发展,交通问题再次凸现,高峰时堵车司空见惯。轨道交通虽然持续建设,但远远跟不上市民出行需求,出现了开通一条,拥挤一条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世博会成了上海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机遇。上海去年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高达1700亿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世博会后,交通问题将得到较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更多的市民可以借助轨道交通网络出行,地面交通拥堵有望得到新路网的分流,浦江两岸打通更多连接点,上海与国际国内的航空铁路公路衔接通路更加畅通。 
  不过,我们也应该借助世博会重新审视和微调我们的交通规划。 
  首先是轨道交通,作为未来主要客流的承载工具,我们的设计规划和生产管理能力与超速发展有衔接不上之虞,例如站台偏小、车辆狭窄、运营不稳定等等。另外,现有的网络布局考虑到中心城区向外疏散,但没有完成环中心布局,偏远地区居民不得不到中心城区换乘,没能起到理想的分流作用。 
  其次是郊县和城乡结合部的交通配套问题。在这些地带,轨交站点到社区之间的换乘存在空白点,“黑车”等非法运营现象难以杜绝,社区巴士等政府补贴项目虽然已开始见效,但仍存在班次少、间隔长、路线绕等不足,居民出行多有不便。 
  另外,随着上海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大多数又集中在中心城区,如果不能有力地调控机动车数量,鼓励环保、省油车型上路,上海不仅不能解决路面拥堵,还会加剧日益严重的尾气污染。 
  再者,上海市民出行成本太高,已经成为老百姓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公交优先的治理理念,理应充分体现在老百姓的经济账上。政府补贴除了换乘优惠,还应当着实用在降低基本公交费用上,对于上海数量不菲的大排量车型加大上路成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最后,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上海要解决中心城区过密问题,必须坚决向周边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城区压力。这就需要大力推动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确保民生和商业设施跟进,这是解决交通难的治本之策。 
  相信在这次世博会上,我们能一一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个环保的、智能的、人性化的交通网络,一定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上海化为现实的案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