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调整需要一个过程

2010-3-14 19: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特派记者 杨世新 冯晶
    两会期间,钢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成为业内的热议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邓崎琳,他就钢铁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行业兼并重组、铁矿石谈判、钢铁行业发展形势等问题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现代物流报:2010年,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作为中钢协会长,您认为钢铁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应该怎样作为?
    邓崎琳: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像欧美、日本等国家都经过了一个这样的调整过程,他们在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等等方面也是经过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由无序到有序。我国的钢铁行业也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中国钢铁工业要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一个较大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和布局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的钢铁工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武钢在“十一五”规划投资里面,有12%用于节能减排,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以前武钢一吨钢用20多吨水,现在只用3吨水,而且水循环利用达到97%、98%。现在武钢40%以上的用电是由企业回收废旧煤气进行的二次利用,尽管如此,企业进一步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据相关统计,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左右,钢铁工业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这里面空间很大,要求也很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创新的力度。
    现代物流报:钢铁业兼并重组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
    邓崎琳:钢铁业兼并重组是一个大的趋势,今年过剩的产量达1亿吨,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在于淘汰落后没有控制住,节能减排落实不到位等等,因此,在国家宏观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下,钢铁工业要进行重组减排、结构调整等等。
    应该说,整合是大趋势,但有诸多实际问题和体制上的问题,如涉及地方税收,职工安置等等,重组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政府应该先把“渠”挖好,要经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协调运作,对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振兴规划,以及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会更有利、更快。
    钢铁业还要按照《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优化产业布局。目前沿海沿江企业产钢量仍然很低,在全国钢产量的比例不到20%,与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到2011年,沿海沿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现代物流报:您怎样看待2010年钢铁行业的形势?对铁矿石谈判有何预测?
    邓崎琳:2010年,钢铁产量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今年产能达到7亿吨,去年是6.65亿吨,前年是5亿吨,年增长在11%以上,今年产能过剩的状态将愈发明显,这导致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无法改变,由于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将趋于低迷,预计这种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原材料成本在走高,钢材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钢铁企业的日子会很难过。
    对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预期,我们希望企业到海外参股矿石投资,开发矿石,解决我们的资源保障问题。
    铁矿石谈判,让人钻了空子,原因在于我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目前,中国前五家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占中国钢产量约30%,而60%以上的产量分布在中小钢铁企业,这些企业的需求,让外国矿石巨头握有砝码,以此来提价。
    对于矿石谈判,我认为不超过成本,我们可以接受;超过成本有微利,也可以接受;但若超出太多,钢铁业出现负利润,我们不能接受。
    鉴于此,我们提醒国外矿石巨头,不要不顾市场价值规律和贸易原则,严重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的效益和有益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规范铁矿石进口流通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实行进口铁矿石代理制。并加强对进口铁矿石质量、数量、价格、流向登记备案管理,严格行业自律。对于严重扰乱铁矿石进口流通市场秩序,炒作进口铁矿石,从中牟取暴利的企业,我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处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