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转型“全商品”

2010-2-8 1: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周晓光把一份调研报告塞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 
  作为义乌市唯一的一位以“民营企业家身份”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希望借助自己的身份优势,把她对义乌发展模式的思考和建议,直接递交给国家最高决策层。
  直到2009年3月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来到浙江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小商品城43.22+0.000.00%省代表团参与分组讨论,周晓光终于抓住了机会。据称,这份报告后来得到了温总理的两次批示。 
  这是一份“关于建立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1月29日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这一经过修改正式命名为“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方案,被写入省长吕祖善的《政府工作报告》。“足以看出浙江省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一旦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个事情已经有了八成的希望,我很乐观,估计年内就能批下来。”浙江当地一位专家这样解读。
  多年高速发展的义乌,金融危机后遭受发展低谷。新的发展曙光,是不是将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上升起?故事正在慢慢展开。
  一份提案的由来
  周晓光是浙江义乌一家大型饰品企业的董事长,尽管金融危机之后自家的日子不算很艰难,但同时作为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她看到了一些很让人焦虑的事情。
  “义乌的饰品行业原来只依赖外贸,销售研发跟不上,而且都是些小企业,只依赖一个平台即义乌小商品市场,没有任何销售模式,坐在市场等客商来。金融危机后哪有外国客商来?”周晓光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没有生意,挺一两个月可以,挺半年就关门了。
  在2008年一次不算十分正式的调研中,周晓光发现,经过这次危机,义乌不论是行业也好,经营户也好,“都喘不过来气,银行信贷收紧也造成了一些小企业倒闭”。由此,引发了她对整个义乌发展模式的思考。
  “义乌的发展并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国家政策上太多的优惠,全靠的是义乌人的敢闯敢干的精神。”周晓光表示,现在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虽然体量庞大,但同质化的残酷竞争带来了一系列恶果,比如偷工减料、抢客户,而自相残杀的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周认为,义乌小商品城的规模已经足够大,如果没有把握好,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上新兴网络平台的冲击,义乌的发展一定会遭遇瓶颈。尽管2009年义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浙江省全省高出0.1个百分点,但发展中的转型仍是必然,用义乌市市长何美华的话说,“义乌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如何转型?恐怕除了自身的反思,还需国家政策的扶持。周晓光的公司在迪拜有8个门店,那里的经营给了她不少思索。“迪拜有很多开放政策,比如税收是只有很少营业税,所得税不需要缴,另外物流做得好。”周晓光尤其羡慕的是,那么小的一个地方,能让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都安家落户。
  经过一番思考和调研,周晓光会同其他代表向义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最终形成了“关于建立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因为觉得它重要,就随时搁在包里,也想着如何让它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关注,真正发挥作用。”2009年两会期间,周晓光抓住时机把这份报告递给了温总理。随着最高决策层的批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部委先后来到义乌调研。
  此后,义乌市经过慎重考虑,并征求北京、浙江等地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将这一项目报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准,并正式更名为“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目前浙江省委高层正带领相关部门以及义乌市人士,赴北京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汇报争取“改革试点”工作。
  确立发展新框架
  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家对义乌陆陆续续有些政策下来。
  2005 年 3 月 28 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授权指定义乌市人民法院管辖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的通知》,自 2005 年 6 月 1 日起 ,发生在义乌市人民法院辖区内争议额在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的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义乌市人民法院管辖,不再由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007年初,义乌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市,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涉外审判庭等涉外机构。
  “但这次的改革试点是需要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这也是对全国市场发展30年后往哪里去的一个探索。“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专业市场,国内市场建设四起,义乌市场地位面临挑战。市场体系的优化和发展方式该如何转变,义乌这回的举动也是一个范例。”
  周晓光在上述提案中提到的核心部分,是将义乌列为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际经贸、人员往来等方面给予义乌更多特殊、优惠政策,赋予义乌更大的涉外管理权限。在她看来,这将推动义乌进口贸易、转口贸易的发展,成为国际商品、国际服务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商港”。
  “义乌现在是小商品,将来能不能是‘全商品’?生产资料、信息、人力资源,都可做市场。”张汉东建议。
  目前看来,义乌争取试点的大环境不错。2009年12月6日,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政府在北京签订协议,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物流建设试点省份。对与小商品市场共生共荣的物流业来说,目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也是浙江省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义乌正在争取从改革试点中获取更多方面优惠,如争取商品检验检疫、通关保税和出国签证等便利政策;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义乌开展其他更多工作试点;争取将义乌市场、物流、金融、文化以及机场等重大服务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省重点。
  这位人士预计,这个项目正式批下来的话,今后义乌就会在一个全新的框架里发展了,今后这些年就都围绕着这个“试点”工作了,以前曾经困扰义乌发展的很多因素,比如行政体制问题、土地问题、海关问题、口岸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框架里得到解决。
  操作层面的努力
  “能否在市场、企业、城市、社会、政府自身等五个方面实现转型,落实到具体方面,就是加快展示交易平台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致电义乌市政府,得到的反馈是事情还在进展之中,“目前不便透露,等事情明朗之后,欢迎采访。”
  不过,一些现实的努力已经在义乌发生。义乌物流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凭借的是义乌至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优势,依托杭金衢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民航客运机场及浙赣铁路的交通优势。
  1月20日,义乌首家公共型保税仓库揭牌运营。被解读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配合“买全球、卖全球”,着力发展进口物流的重要保障。
  “主要是政策。只要有政策,企业自然闻风而动,发展物流不成问题。另外,义乌同宁波、杭州的交通也是相当便捷的。”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义乌的小商品城里,不仅有义乌人,而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经营户也面对的是全国的中小企业。义乌的转型,本就包含着支持全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一种“先行先试”。
  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这几年来,浙江各地都在轮番向国家最开放的政策领域发起冲击,杭州、宁波向国家申报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温州、台州向国家申报了“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悉,而这次申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除了义乌,还有特区深圳。而深圳的发育程度和很多优势,都是义乌不具备的。
  “这个事情,是我们义乌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一次最大的战略性的历史机遇,对义乌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周晓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30年来义乌乃至浙江省离“获得最开放的政策”最近的一次机会。
  义乌开放获国家政策时间表
  2002年
  设立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成立金华市出入境管理局义乌签证处。
  2005年1月
  全国首本港澳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义乌发出。
  2005 年3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授权义乌市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管理权。
  2005年10月
  义乌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
  2006年4月
  义乌率先在全省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
  2007年初
  义乌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市,在全国县级市率先建立出入境管理局、涉外审判庭等涉外机构。
  2009年3月
  周晓光“关于建立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在两会间递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009年下半年
  商务部、发改委、外交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先后到义乌调研。
  2009年12月6日
  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政府在北京签订协议,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物流建设试点省份。
  2010年1月20日
  义乌首家公共型保税仓库揭牌运营,被解读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0年1月29日
  “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方案写入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的《政府工作报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