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贸困境

2010-2-7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多数去过越南的中国人在回忆起这样的旅程时,几乎都提到过被越南口岸边检人员“讹诈”钱财的经历,无论是按照越南国家规定备齐了去越南的所有证件,还是没有可有可无的卫生检验检疫许可证,一旦出入越南边检口岸,越南边检人员少则收你三五元人民币,多则讹你数百元。 
事实上,越南被法国殖民近100年,已经承接了欧洲人赠予和收取小费的习惯,越南社会收取和索要小费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对于那些想在中越两国做贸易生意的人来说,恐怕麻烦还不止于此。 
由于中越两国的休假制度不同,越南口岸的各部门周末不上班,经常造成外省、外地的出口货物积压在中方边境口岸;中方对人员出入境的管理比较严格,拥有临时出入境证件的边贸企业人员只能当日出当日回,不能在境外过夜。 
而由于口岸设施比较落后,对过境货物和车辆的检查及消毒都是通过手工完成,较低的工作效率时常造成车辆的堵塞;由于银行部门收费高、资金转账速度慢等原因,目前采用人民币现金结算依然是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 
事实上,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越边境的贸易交往已有20多年历史,但一些困扰双方的实际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物流是否通畅。 
目前,中国西南省区和越南北部省份都存在着经济发展滞后、交通网络不全、运输能力欠缺等诸多亟待解决的不利因素。发展壮大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跨国物流产业的三大“短腿”亟待补齐。 
中国西南边境城市普遍缺少完整产业链条依托,商贸物流现状处于只发生“交货”不发生“交易”的尴尬局面。广西边境城市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传统原料工业,附加值高的加工工业、制造业不多,高技术产品企业几乎还是空白。 
虽然边贸数额总量较大,但大多数都是“过境贸易”,只有“交货”没有交易。尽管目前广西凭祥已成为中国产品通往东盟的主要陆路通道上的主要物流集散地,但是,由于没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的支撑,边境贸易出口的本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进出口产品是重庆、浙江等外省客商 从原产地直接出口东盟市场的工业产品。 
与此同时,西南边境地区缺少中心城市依托,现代物流基础薄弱,物流业和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偏低。 
分布在广西、云南边境的城市规模很小、功能不全,城市经济不发达,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一个口岸具备成为中越边境中心城市的实力。 
事实上,这些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外贸等系统分散自办储运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改变。 
更重要的是,西南边境地区缺少商贸物流产业发展统一协调机构,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障碍。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边境城市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