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纪略

2010-2-17 23: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宏观的事实来看,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安平镇、糯垌镇、马路镇沿线长廊为主导、三黄鸡养殖为主体的畜禽养殖业产业带;以筋竹镇公路沿线长廊为主导、砂糖橘种植为主体的水果基地产业带;以软枝油茶繁育基地和龙母种猪场项目基地为主导的农业良种产业等几大农业主导产业。 
    从具体的数字来看,岑溪市2009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4866元,同比增长12%;拥有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马路顺泰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率达15%;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1个,去年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量5万多吨,销售总值4.5亿元。  

    有人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概括为三个基本点,即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和产品规格标准化。回望这几年岑溪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历程,不难发现,其砂糖橘种植、三黄鸡养殖、农业良种基地建设等几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正是这三个基本点的有力体现。  

    砂糖橘:规模化生产开启产业化发展  

    这几年,以筋竹镇公路沿线长廊为主导,岑溪的砂糖橘种植已经推广得“漫山遍野”。据有关数据,目前全镇已种植砂糖橘5.6万亩,占岑溪的50%以上,去年产量超过8万吨,产值在两个亿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砂糖橘之乡”。筋竹镇党委书记黄立波说,达到这样的种植规模,他们用了9年的时间。  

    2008年春节前后的那场冰冻灾害,让已经实现了砂糖橘规模、集约生产的筋竹镇,开始着重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加强与市场的对接,如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本地化……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一夜之间,关联着农民与客商、关联着砂糖橘生产与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至今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砂糖橘购销体系已经在筋竹镇初步建立。自治区劳模、筋竹镇吉庆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家庆,是该镇最早种植砂糖橘的农户之一。他介绍说,每到收获季节,筋竹镇的砂糖橘市场就张开大网,把各地的客商和外地的砂糖橘都招揽过来。有外地客商与水果合作社合作收购,有本地老板为客商代收收取中介费,有本地合作社自己收购外运。  

    如果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果农经营意识的觉醒,是推动砂糖橘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歩,那么岑溪市丰业砂糖橘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则应该算是推动砂糖橘产业从集约化生产走向企业化经营的重要节点。这个由果农牵头成立的民营企业,刚刚完成了旗下的第一项投资:筋竹镇砂糖橘专业市场。这个项目于2009年8月份开工,12月底已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公司董事长陈汉业是本地的种植大户、销售大户,但他现在的梦想是把砂糖橘产业进一步升级:建立大型冷库,错季销售;引进新品种,让农民一年四季有果收;扩大专业市场,引来外地果农……  

    从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走向企业化经营,是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其中一条捷径,而岑溪发展砂糖橘产业的思路,正是其最贴切的实践。  

    三黄鸡:经营企业化实现产业化飞跃  

    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达有句名言:一等鸡漂洋过海、二等鸡北京上海、三等鸡深圳珠海、四等鸡就地“下海”。这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企业家浓浓的“经营”意识。作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外贸鸡场公司一直是岑溪三黄鸡养殖业的引领者。精明的企业经营者很早就意识到“经营”的重要性,而农民群众经营意识的相对淡薄、市场营销知识的相对缺乏,使企业更加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经营”的责任。于是,经营者把公司的优质品种、生产技术、销售网络,与农民的劳动力、场地等资源,以及经销商的市场信息、市场开拓能力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公司+养户+客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李开达说,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让农户可以专职养鸡,不必操心种苗、饲料和销售;饲料采购、运输自成一体,让经销商专心开发终端客户,不必担心货源问题;企业可以专注于培育种苗、控制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利润。而眼下,企业正在加快建设种鸡基地、三黄鸡深加工生产线,下一步还要开办鸡粪发酵厂等。  

    以企业为中心,岑溪的三黄鸡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参与三黄鸡养殖的户数从2000年的306户发展到3000多户,人数从1500多人发展到20000多人;其他从事三黄鸡饲料供应、运输、加工、销售等的人数也接近1万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事实证明,以经营企业化为主导的三黄鸡养殖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了“经营”理念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仅去年1至11月,岑溪就出栏“古典”三黄鸡1700多万羽,产品远销粤港澳地区及东盟各国,产业带来的总收入近7亿元。  

    事实也证明,这条产业化发展之路符合农民意愿,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三方利益。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市农民养鸡获利从2000年的78.5万元增加到近2000万元,商贩每年从产业链中获利从27.4万元增加到2000多万元,其他参与产业的人员获利从87万元增加到1500多万元。  

    这两年,依照外贸鸡场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岑溪安平镇、糯垌镇、马路镇等乡镇也先后发展了一批个体或私营的养鸡基地,引进北流“凉亭鸡”等优质品种进行规模化养殖,岑溪的畜禽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软枝油茶:良种开发带来产业化开端  

    上个世纪70年代荣获广西科学大会奖的岑溪软枝油茶,被国家林业部列为重点良种,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种植。那个时期,岑溪推广种植了近11万亩软枝油茶。然而,由于这种林木到达丰产期需要五至七年,前期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管理,农民对于软枝油茶的信心和积极性逐渐减退,纷纷砍油茶、种松树。声名赫赫的岑溪软枝油茶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目前,岑溪保存下来的软枝油茶林只有不足1万亩,大多分散在一些国有林场。  

    但幸运的是,岑溪有关部门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油茶的良种培育,关于油茶的许多科研试验,通过其下辖的软枝油茶种子园、糯垌油茶林场得以延续下来。2002年,由种子园培植繁育的岑溪软枝油茶良种通过国家良种审定;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培育出一系列高产无性系,其中岑软2号、3号最为突出,2008年被国家林木良种委员会评为林木良种。  

    2009年,国家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让岑溪软枝油茶又重新纳入了大众的目光,岑溪对发展软枝油茶产业也有了一个更高的重新定位。这一年,岑溪通过“引资、引技、引智”战略,成功引进育苗经验丰富的福建客商,投资建设岑溪软枝油茶建设项目,包括油茶种苗繁育、示范林种植、茶油加工企业等。项目分种苗繁育与示范加工两期完成,建设期限分别是两年和五年,要先后建成年产苗2500万株以上的良种岑溪软枝油茶繁育苗圃;建设两万多亩软枝油茶示范林展示区;培育一个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至两个产业品牌。  

    如今,项目一期已经通过申请国家项目支持及合作方式解决了融资问题;位于糯垌镇的软枝油茶繁育圃已经建成控温大棚4000平方米,种下25万株油茶砧木,正陆续进行嫁接;二期项目正在开展林地落实等前期工作。可以预见,由良种开发所带动的岑溪软枝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必将风光无限。  

    多年来,岑溪在软枝油茶良种培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如今更把良种培育进一步升级为良种产业化开发,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等,这是岑溪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上的又一个突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