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初显结构失衡经济长期存滞涨可能

2010-2-14 22: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赫荣亮
    水、电、煤气价格大幅上调,成品油、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再到大蒜价格的飙升,蔬菜价格的翻倍上涨,从一个商品传导到另一个商品,物价上涨成为普遍现象。
    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政策频出,市场规律变奏,仅隔两年,通货膨胀重回我们身边,经济周期波动大幅缩短。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国民收入分配失衡、资本回报率和生产要素回报率失衡,待国家刺激经济政策退出后,国有企业投资回落,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国内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
    通胀过后,国内经济总体形势如何,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将出现罕见的滞涨现象,即经济增长停滞和物价高位运行共存。
    2009年,中国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迅速扭转经济增速下滑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探底回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达8.7%,超额完成“保八”目标。
    经济回暖趋势明确,但随着GDP同步恢复的,还有物价,通胀脚步越来越近。全国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劲扬。人民生活成本明显提高,中国经济尚在复苏途中,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却出现了强劲地上涨。而统计局的另一组数据,则令我们迷茫,2009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为-0.7%和-5.4%,两者均为负值,这两个指标看,国内经济面临的不是物价上涨压力,而是下行压力。这是因为,这组数据是同比数据,统计基期为2008年,那一年国内物价处于高位。
    但2009年12月份单月数据已能看出端倪,当月CPI、PPI同比价格分别上涨1.9%和1.7%。煤炭价格大幅上扬,水电煤气价格大幅上调,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轮通货膨胀苗头的显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有了空前未见的全球政府联合救市,曾有统计,全球投入的金额在3万亿美元左右。巨量投资,刺激经济回暖同时,增加了全球对通胀的恐惧感。
    以我国为例,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推动因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国“四万亿”的政府投资建设,拉动国内钢厂、电力等一批企业起死回生。也掀起了地方投资热潮,带动18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并广发地方债。
    另外,为配合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全国新增信贷量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天量的信贷投放量令市场流动性过剩,国有企业手握着大量信贷用不完,充足的货币资本不仅流入了企业的新建项目,也流入了股市、楼市。
    这造成了一种悖论现象,市场利率高是通货膨胀的表象,但目前国内物价上涨背景下,我国银行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企业用资,追求利润,发现实体经济没有多少利润可图之时,企业就将手中大量资本用于投资炒作。但打针吃药,病好了,副作用开始发作。病后初愈的虚胖,成就这轮物价上涨的虚阳现象。
    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为2010年货币政策基调。但笔者认为,这是政府呵护市场的心态,借用温总理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通货膨胀的苗头体现在两高,即“高产能、高价格”。近期生产资料市场持续上涨,带动国内生产率提高,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生产的大幅恢复,汽车企业加班现象普遍,工厂超负荷运转。但“两高”难以持续,会产生“三高”现象,即高价格带动高产能,进而催生高库存。
    目前我国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拉动。从实体层面看,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没有被带动起来,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另外,政府主导投资对民营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石油石化、冶金等行业,目前都出现了“国进民退”情况。民营经济不发展起来,行业创新活力会大大降低。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