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扶持造船业政策生不逢时?

2010-1-8 12: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据外电报道,目前全球造船业将面临一轮破产倒闭潮,订单萎缩、产能严重过剩为其主因。而恰在此时,东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东莞市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希望2012年全市造船能力超过100万吨,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那么,东莞扶持造船业的政策是否生不逢时呢?
    造船造车没那么容易
    东莞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希望通过发展装备制造等行业带动产业适度重型化,先后制定了《东莞市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东莞市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
    对此,有学者认为,无论是船舶产业还是汽车产业,在东莞都面临着类似的不确定性。
    首先,这两个行业都有市场风险。国际经济整体复苏的不确定性,导致航运需求减少,造船业间接波及,订单紧缺,产能过剩已成为事实。
    至于汽车产业,中山大学林江教授认为,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汽车产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广州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市场就是广东或者华南,有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其次,产业基础薄弱。东莞正常运营的13家船舶企业中,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总产值占了全行业的95%以上,其余12家船舶企业生产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骨干企业实现有效的产业对接。在汽车行业,目前只有一个整车项目,产业链的拉动效应相当微薄。
    第三,缺乏核心技术。扶持汽车和船舶产业的政策,都提到了发展周边配套产业的思路。从广东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外资合作时,中方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输出,很难涉足核心技术。在汽车配件方面,也只是游走于核心技术的边缘。在船舶业方面,绝大部分零部件仍依赖外省购置或者外国进口,行业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可以说,尽管东莞产业基础雄厚,配套齐全,但重工业基础仍偏弱。林江认为,如果不能掌握技术的主动权,就可能重蹈加工贸易模式覆辙,从长远来看对优化工业结构没有太大意义。
    “最重要的项目也是最难的”
    东莞市经信局局长陈桂明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说,东莞发展汽车产业和船舶产业确实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他说:“任何产业都会遇到局部性和阶段性的问题,但总不能因此而放弃发展吧?”
    金融危机使东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但东莞看中的汽车、船舶等产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那么,东莞发展船舶产业有没有逆市而上的基础呢?
    陈桂明认为,从全国和全省的范围看,船舶产业都是作为支柱产业在扶持。不应低估东莞的船舶产业。东莞这两年船舶产业发展很迅速,目前东莞造船实力排在全省第二,仅次于广州。
    他说,在珠三角产业一体化的编制中,东莞装备制造业将作为重点产业集群扶持发展,这就向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传出了积极的信号,也为东莞发展船舶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桂明透露,东莞出台扶持船舶产业的政策非常不容易,经过了反复调研和论证。像东莞这样专门就汽车产业、船舶产业发展,由市政府发文予以扶持的,在全国都不多见。
    东莞发展船舶业的路径有三条,一是10万吨以下的中小型船舶建造项目,以加快融入珠三角区域船舶制造基地布局体系;二是建设海洋装备工程项目,抢占船舶工业高端产品市场,以打造东莞船舶工业的亮点;三是发展游艇和船舶产业配套项目,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面临的考验是,东莞现有船舶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悬殊,行业配套仍不完善。另外,受航道窄、水位浅及西部干道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陈桂明说,接下来将考虑针对船舶产业出台一个规划。现在东莞想重点发展的汽车和船舶产业,都是其他省市争抢的产业和项目,招商引进实属不易。“这种最重要的项目,也是最难的”。
    他认为,出台实施意见表达了市政府对船舶产业的重视,将其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有这个政策,产业不一定会发展好;但没有这个政策,产业肯定没得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