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是否被国际卖家卡住了脖子?
2010-1-7 22:0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筵 叶檀
每一次中国采购能源失败的案例,都会加深我们的焦虑。2010年1月4日,澳大利亚Woodside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在2007年9月与中国石油公司与天然气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公司”)签订的价值404亿美元的LNG 销售合同已失效,该公司暂时未能与中国石油公司达成下一步的合作协议。根据原有的框架协议,伍德赛德将在未来15年~20年内,每年向中石油供应200万至3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
出于政治、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中国在全球收购能源已经遭遇一定的困扰,但中国企业大部分的并购案例进行顺利。据2009年10月有数据,中国向西非国家几内亚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基建贷款,以换取近海石油的开采权。中国三大能源集团之一——中海油(CNOOC)已经投标,要从西方石油巨头手中赢得对尼日利亚石油区块的控制。此前,中国还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和安哥拉达成了贷款换燃料的交易。
中国石油公司的能源并购行动框架协议的失败,不能说明中国在天然气方面并未受制于人。首先,全球天然气供应并未紧缺。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预测,到2015年,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过剩容量,将增加到至少2500亿立方米,达到2007年富余容量的4倍多。其次,此次收购失败并不是因为澳大利亚官方安全的审核,而是交易对手方对于投资收益的考虑以及现金不足所致。交易对手签订新的协议,不过是重新谈判交易条件。
表面上看,是中国在能源、资源领域被卡住了脖子,实际上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标准制定不科学卡住了中国经济的脖子,加上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中无法成为有实力的参与者,导致中国财富源源不断地外流。
建立中国内部市场标准,建立高效的交易市场,培育一流的实业家与资本家,才能破解“中国围城”。(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著名经济评论人。现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评论版主编,《环球财经连线》财经评论员。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yetan。)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